恒時不離正念、正知、不放逸,便能輕易斷除心中過失煩惱,是調伏內心的主要方法 – 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三) (下)

(續上期)


最初我們應該要思維,煩惱的心,或煩惱、妄念是帶給自己和別人何等多的無量痛苦,並藉此了解到煩惱過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應了解假若能夠增長心的自性當中的素質,包括智慧、慈悲、安忍等等,便能夠為自己、為別人帶來快樂、帶來很大的喜樂,要去思維這些心的功德,也會令我們更有興趣、意樂來修行。

我們現在主要是要斷除不如理的妄念,當中的方法、當中我們該如何取捨的要點,我們需要經常憶念不忘和串習訓練,這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平日對於自己的身、語、意也需要再三觀察、反思。這種審察之心,稱為正知。持續以正知偵察三門,這一點也是異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經常要保持著正念、正知,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明白,一旦我們忘失正念、正知的話,而被煩惱帶著走的話,即我們跟著煩惱走的話,便會造下很大的惡業,可能會造成自他的痛苦,對自他都會構成很大危險,明白這個道理的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會保持謹慎,情形便有如一個人沿著懸崖上很狹窄的路去走一樣,每走一步都會十分小心,因為知道一旦踏錯一步,便會墮落至懸崖中去,失去性命,因此我們該懷著這種戒慎戒懼的態度注意著,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我們便稱之為不放逸。

我們能夠經常保持著正念、正知、不放逸,而不會忘失上述三者的話,便能夠輕易斷除心中過失煩惱,或者說是很容易便能夠斷除不如理作意。

如果我們忘失了正念、正知、不放逸三者的話,那即使我們身體做了很多頂禮、繞寺、繞塔,或供養等,即使做了大量善行的外相,但是心仍然是隨著煩惱而走的話,我們仍然是會積累很多的惡業。

簡言之,調伏內心非常重要,而調伏內心的方法主要就是要斷除不如理作意,而能夠做到斷除不如理作意,便需要恒時不離正念、正知、不放逸,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正念、正知、不放逸這三者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需要保持正念、正知、不放逸這三點,這其實並不是那麼輕易便可以馬上做到的,是需要培養的。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來禪修;如果身處一個喧鬧的地方,要心放鬆、安住的話,那便會有點困難。

我們在找到一個不喧鬧的地方後,假若不懂得一些身心的修持要點的話,心便會很容易散亂,難以專注於修行上,因此假如可以的話,我們便做金剛跏跌坐;如果未能夠做到的話,便將雙腳做菩薩坐,然後要挺直脊骨,雙手做禪定印,否則的話,將雙手擺放於雙足的膝蓋上也是可以的。我們的頭不要仰上,要輕微向下彎;不能張開口,但又不是完全合上,要自然地開合著,最好舌頭能夠頂著上顎。初學者經常迷失於外境上,所以假若能夠閉上雙目禪修的話,效果或會更為理想。又或者是張開雙目的話,便眼望前方,距離大約為一隻手臂的長短。

我們全身都要放鬆,呼吸放輕,心亦放鬆。如果我們的身體過度繃緊的話,心也無法安住。初學者進行禪修的時候,假若沒有一個專注的目標,心是難以安定下來的,因此初學者能夠慢慢呼氣和吸氣,心輕鬆地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上,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將心進一步專注的話,便會開始數息(數呼吸) ;如果我們不數息的話,即使想著專注於呼吸,觀察兩三次呼吸後,心或會不知不覺間走到他方去了。如果連同數息的話,即將呼氣和吸氣數為一,然後再將另一次的呼氣和吸氣數為二,那麼我們的專注力便能夠持久一點。最初我們或只能夠數到第六或第七次,在慢慢熟習過後,便能夠數得更多。我們一直在數息至第二十一次後,便可以休息一會,然後再繼續練習。

對於初學者來說,禪修應以時間較短,但次數較頻密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初學者要勉強長時間禪修的話,便會覺得沉悶,或會覺得厭倦、失去興趣,會有此等種種危險的狀況出現。一旦對禪修失去意欲的話,那麼將來便再沒有興趣去進行禪修,那便會很危險了,因此能夠以短時間、多次數的方式來禪修是很重要的。

而我們禪修的時候,心不能夠太緊繃,也不能夠太放鬆,須要適中,據說有如善巧的牧羊人放羊一樣。如果牧羊人的善巧不足的話,他上山放羊的時候,只要羊隻稍微偏離原路,牧羊人便會鞭打牠;又走歪,牧羊人再鞭打,那麼牧人會很累,羊隻也會很累,吃不下草,沒有精力,十分辛苦。

同樣地,假若禪修者一開始便希望心便能夠安住下來,一旦有甚麼動念便要立即將心拉回來,有這種想法的話,妄念反而會越來越多,接著自心也會覺得很疲累,無法好好地禪修。

如果有一位牧羊人流於太放鬆,只是顧著自己遊玩,完全不理會羊群的話,那麼羊隻便會走開,被野獸吃掉;而牧羊人也會完全不知情,只是顧著自己嬉戲,在遊玩過後,才發現所有羊隻都不見了,全數都被野獸吃掉,這樣子的情況也是十分不堪。

有一些禪修者或採取過於放鬆的態度,同時也覺得怎樣都可以,怎樣都不打緊,於是反而任由自己被貪愛、瞋恨、煩惱帶著走了,最終忘記了修行,卻積集了大量惡業,非常危險。

如果是一個善巧的牧羊人,他便會將羊群帶到一個能夠讓自己眼觀六路的地方,並且會一直輕鬆看著羊群走去哪裏。假若有些時候羊隻走到較遠的地方的時候,他才會將羊隻趕回來。不然的話,便任由羊隻在該地方自由走動,而這位牧羊人又同時看顧著羊隻,確保牠們不會被野獸吃掉。如果這位牧羊人主要是採用這種方式去放羊的話,那麼放羊工作對於他來說,也不會十分艱辛。

同樣地,禪修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的專注在一個目標,心可能會被其他妄念帶走。我們不要想著只要有妄念生起時,便要立刻消滅它,或者要去壓制它。我們只需要知道有妄念生起,輕鬆地覺察它,繼續保持專注。能夠這樣做到的話,我們的心自然便能夠安住,自然便能夠放鬆。

有些時候,我們內心或會有很強烈的貪執或瞋恨,令到我們無法禪修。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思維人身瑕滿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力等等,令到自己不會跟著煩惱走。有些時候,我們離開自己禪修的地方,出去其他地方走走、看看,也會有幫助。

我們最初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去學習和培養正念、正知,這樣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們的心並不容易自然地安住、未能夠輕易自然地安住,那是因為我們現生有很多刺激欲望的外境,令到我們生起貪愛和執著,於是我們的心便會經常迷失於這些地方上。

要解決這些情況,很重要的便是要思維瑕滿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力等的轉心四思維。當我們未能夠熟習轉心四思維時,而又希望可以直接讓心靜下來,那是很困難的。心未能夠專一安住的話,便會難以證得無我、空性,而如果我們相續之中未能夠生起無我空性的般若智慧,那麼我們便無法根除煩惱的根本。我們未能夠斷除煩惱的話,便會繼續流轉於三界輪迴之中,承受著無量痛苦。

所以假若希望禪修理想的話,修習前行便顯得非常重要了,所講的就是共同的前行,即轉心四思維,而不共的前行便是皈依大禮拜、百字明、獻曼達和上師相應,如果沒有修習這些前行的基礎的話,禪修只會有助內心獲得少許寂靜,而很難得到廣大的利益。

(待續)

本次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 (3)」為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因應弟子的請求,於2020 年9月22日透過網絡直播講授。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