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是一袋發臭的死老鼠,拿著它,還不如放下⋯⋯

中外古今,偉大的思想總有共通之處。當我們仔細研究世界上的偉大哲學家與思想家,不難會發現他們之間擁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而這些相似的地方竟又與佛法相通互融,何其巧合與奇妙。

舉一個例子,那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他年輕的時候還是寂寂無名,就在二十二歲那年,他與愛人艾莉兒訂婚了,這本來是一件值得歡呼喝彩的事情。而在籌備婚禮期間,盧梭也是整天沉浸在幸福之中,憧憬著與愛人共創美好的將來。大喜日子終於降臨了。可是,就在這一天,未婚妻遲遲一直沒有出現。賓客都來了,還未見愛人的倩影。等了又等,艾莉兒最終來了,但讓人震驚的是,她的手竟然牽著另一位年輕小夥子的手!艾莉兒走到盧梭的面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對他說:「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在一起是不會幸福的。」便拖著那小夥子的手離開了。

剩下盧梭晴天霹靂,呆住當場。眾親友詫異的目光如同利箭般向他投射而來,當下一刻,他無地自容,只想馬上找個地縫鑽進去。不出幾天,整個小鎮都知道他的醜事了。盧梭自覺羞辱,把心一橫逃離家鄉,從此人間蒸發。在孤獨的路上,他抹去淚痕,向天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回到這裏來,找回那丟失了的尊嚴。

三十年後,盧梭果然成為了響噹噹的人物,他的幾本著作,包括《社會契約論》《懺悔錄》等早已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的迴響。挾著巨大的名氣,他終於抬起頭回到了家鄉的小鎮,接受群眾的歡呼與喝彩。

有一天,一個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艾莉兒嗎?」盧梭笑著回答,「當然記得了,她差點兒便做了我的新娘。」朋友又說:「她現在的生活可慘,多年來一直潦倒貧窮,依靠別人借貸度日。當年她背叛了你,給你帶來莫大的羞辱,最終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看來是上天對她的懲罰。」這個朋友以為盧梭會為此而感到快慰,誰不知盧梭竟然沒有半點怨恨,還拿出金錢,著朋友轉交給艾莉兒,並囑咐道:「不要說是我給她的,以免她以為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你對艾莉兒真的沒有絲毫的怨恨嗎?」朋友質疑起來。盧梭便說:「即使有怨恨,那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如果這三十年來我一直心懷怨恨,那我豈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三十年?這對我有何好處?怨恨就像死老鼠,給別人帶去臭味,還熏著了自己呢。假使我提著一袋發臭的死老鼠,那一路上聞著臭味的豈不是我自己?」

佛說,放下就是自在,放下了,就擁有了。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說到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自覺生活得很苦,就是因為放不下。從盧梭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有智慧的人如何看破,如何放下,如何活於當下,從而換來輕鬆與自在。

那麼,從佛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學習放下的又是甚麼?這讓筆者想到這個故事: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陀的座前,兩手拿著兩個花瓶,想獻給佛陀,並請佛陀開示佛法。佛陀見到黑指婆羅門就說:「放下!」黑指婆羅門一聽,以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所以立刻將左手拿的哪個花瓶放下來。可是佛陀又說:「放下!」黑指婆羅門於是將右手的花瓶也放下來了。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非常疑惑地問:「我已經把兩手的花瓶都放下來了,我現在兩手空空,再也沒有甚麼可以放下了,請問佛陀您現在還要我放下甚麼?」

佛陀慈眉善目,對他說道:「我叫你放下,並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將根塵識都放下,就再也沒有什麼對待、分別,甚至你將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想了想,終於明白佛陀叫他放下的道理。

在這新的一年裏,如果要給自己好好的上一堂人生的課,那麼就是學會放下。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