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廿三年都在修習寧瑪派教法,讀到梭巴仁波切(Lama Zopa Rinpoche)的著作《怎樣享受死亡》(How to Enjoy Life),覺得大開眼界。該書以格魯派的觀點出發,很多書中描述的儀式我都並不熟悉;而且,老實說,我認為任何有關死亡和重生的佛教書籍,都應觸及《度亡經》的道理(中陰救度)。不過,我讀完《怎》書後,加深認識了藏傳佛教四大源背後的技巧和哲學。仁波切藉著這本書,對於步向死亡、在死亡過程中,以至死後的現實,給予世人精簡而有用的指引。
雖然如此,《怎》書也有不少不足之處。首先,書名已令我大惑不解。書中除了有兩頁以〈放棄附帶的東西;享受死亡〉(Give Up Attachment; Enjoy Death)為題(第23至24頁)外,極少談及「享受死亡」的概念。作者的目的,其實是向未準備好迎接死亡的讀者,闡述一套技巧,令他們和親人不致產生恐慌和混亂。如果說,你預先作好準備,就可較容易達到目標,因而就會更為享受,那麼我想書名還是適當的。不過,我仍然覺得這書名應意味著更積極的態度;而大概書的副題《無畏地準備人生最後的挑戰》(Preparing for Life’s Final Challenge without Fear)實際上是更為貼切的書名。
書名吸引,硬皮精裝,加上燙金的頁邊,這本書肯定惹人注目。出版社為何要將《怎》書設計成基督教的《聖經》的模樣,真是一個謎。這本書在內容上跟《聖經》全無關係,我只好假設那是市場營銷的噱頭。
《怎》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準備死亡和重生的建議〉(Advice on Preparing for Death and Rebirth);以及第二部分:〈準備死亡和重生的練習〉(Practices for Preparing for Death and Rebirth)。
《怎》書以對日常生活的建議結合實際可行的指引。舉例來說,作者建議:「死者往生時,不要讓寵物在場。特別是貓──據說貓毛會因而變得污穢。」(第69頁)他又警告:「如果貓隻坐了在遺體上,靈魂就可能會附在貓身上。」(第112頁)其他指引包括要求往生者的親友以最為堅忍的態度看待事情,有三個章節都以〈沉靜面對〉(Be quiet)為題(第102、112、119頁)。此外,其他一些章節回應了正去世的人是否真的已經往生的問題,有時顯得有點冷酷無情:「肉身開始出現腐肉的氣味,顯示覺知已經離去。」(第131頁)。這種筆法令《怎》書成為提供平實無華建議的傑作。
第一部分結尾的課題,以同類書籍來說相當罕見,就是深思器官捐贈的問題。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一個直接的問題來探討這個敏感的話題:「割去器官會影響靈魂嗎?」(第121頁)。他給予的答案是:不會,因為你在往生時為他人奉獻器官的心願是慈悲的行為。
書中有好些古怪的內容。舉例來說,作者建議照顧者向即將往生者談論上帝或耶穌(第77頁),這建議跟他要傳遞的訊息混淆。此外,同樣古怪的是書中提及搖滾歌手皮禮士利最後一場音樂會,說他當時「在哭和心感悲傷,因為他知道自己浪費了一生」(第29頁,我肯定這是信徒給予梭巴仁波切的資料──我難以想像他曾出席1977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那場音樂會!)。相較起來,書中其他故事或許已不算那麼奇異,不過以下這一個仍值得完整複述:「一名喇嘛聽說有些人會遭中國人處決。他有辦法令行刑延遲,然後他靜坐冥想,令等候處決的人突然倒下,覺知離開肉身,似乎到了淨土。他們不需要中國士兵的子彈已經往生!這喇嘛不單拯救了那些死刑犯,也消除了那些士兵的殺業。」(第111頁)
《怎》書的第二部分跟第一部分同樣直接。作者雖以格魯派理論出發,不過對照顧往生者的建議卻十分實在,例如其中一個章節刊出各段咒語和禱文的內容。各章節詳列由照顧者和即將往生者為自己和其他人想要作的具體冥想方式,內容令人感到沉痛。書中詳細介紹了數種我並不熟悉的修習方式。
上文說過,我是寧瑪派信徒,對於其他派別的修行方法都抱懷疑態度,也從未修習過。《怎》書消除了這種疑慮,我會開始修習這些方法。書中清晰地介紹了對往生者有好處的各種儀式練習。在閱讀《怎》書前,我從沒想過自己會考慮修習其他藏傳佛教流派的生死練習。我樂意這樣做,證明了梭巴仁波切透過這本出色的著作給予我們力量和慈悲心。
後記:出版社極有心思,在書中附有兩張彩色的卡,供照顧者放在往生者身上,一張是「釋放卡」,一張是「可見的咒語卡 」。書中也加入了主要是格魯派神祇的十三幅彩色畫像。
延伸閱讀:
《怎樣享受死亡──無畏地準備人生最後的挑戰》,喇嘛梭仁波切著,美國麻省薩默維爾Wisdom Publications 201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