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念念

張艾嘉電影《念念》所指的「念念」是怎樣的「念念」?

是「念念不忘」的「念念」?還是這「念念」?

「念念從心起
念念不離心
念念歸自性」

《念念》的英文片名是Murmur of the Hearts,從英文意思來看,《念念》似是「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歸自性」的意思較多,不大像是「念念不忘」之意。

為甚麼要這樣計較和執著於那種「念念」?看戲就看戲啦。不理會也是可以的,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念念」之意,我們會明白張艾嘉和電影《念念》多一點。

「念念不忘」是較直接簡單的理解。我們看到片中三個年輕人的煩惱和遭遇,看到他們對過去、對目前、對伴侶都念念不忘,我們都為他們感到傷感。

但如果我們看《念念》時,心中已有「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歸自性」的觀念,看電影所得到的就豐富、立體、深沉得多。我們看到片中三個年輕人的煩惱和遭遇,就不再單單「念念不忘」,而會有從他們心念、思維、性格和周邊事件緣起去想和感覺。然後我們會明白,「念念不忘」其實是某種執著,「念念」應該超乎「不忘」,到達心的更深處。

我們可以感覺到,張艾嘉其實也有此意。影片的結局很積極、很樂觀,三個年輕人透過「接觸」跟已遠去的上一代,看到了曙光和目標,為生命做了正確的決定。從電影角度而言,這些「接觸」安排得有點突兀,觀眾較難理解(張孝全海邊「遇見」其父安排得尚較自然,但柯宇綸酒吧大醉並「遇見」其母就相當彆扭,像看了神怪片)。不過,如果我們懂得從宗教、精神或心識角度看,這樣彆扭都不是問題。人的心千變萬化,可以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世界表象。片中,三個年輕人找回他們已離開的父母「傾偈」(聊天),向他們尋求指引,不單不奇怪,相反更十分正常。問題是平日生活中有幾多人會這樣做?《念念》中三個年輕人與父母「傾偈」後,加上目睹同車孕婦誕下孩兒,就都選擇了正面兼正確的道路,他們都體現了「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歸自性」之意。

《念念》是值得我們看和細想的電影,如果尚未落畫,快去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