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佛教十分強調因果業報之說,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這幾句通俗的俚語,即使非佛教徒想必也有所聽聞。佛教的因果法則是以「同類相應」為其根據,善的行為會產生「善的業力」,待眾緣具備時必定會感得幸福、美滿的善果;反之,惡的行為會構成「惡的業力」,則會招感痛苦、悲傷的惡果。善、惡之業是不可互相抵銷的。何故佛在經中常說念佛、誦經可以滅除業障、增長福慧呢?如《金剛經》所云:「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彷彿說明讀誦佛經就能夠轉重業為輕報;甚或消滅過去生中一切惡業。若要疏理這種看起來像是義理上的矛盾,必須對佛教的業力理論有正確的理解。

一、佛教的業力理論  

「業」是指由思想推動的行為。如《大乘成業論》云:「隨作者意有所造作,是為業義。能動身思,說名身業。思有三種:一、審慮思;二、決定思;三、動發思。若思能動身,即說為身業。」經文的大意是「業」的核心就是「思心所」(五遍行心所之一),這是一種意志、情緒、心理的活動。「業力」則是由內在的心理活動推動身體(包括言語)造作種種或善、或惡的行為而產生的。這種心理活動(思心所)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審慮思,這是一種思考的心理活動,譬如我放學後要不要到圖書館繼續温習呢?還是回家看看電視稍作休息呢?這就是「審慮思」,一個思考的過程或動機。第二、決定思,這是一個抉擇的心理活動,即經過思考後,內心作出一個決定,譬如我決定留在圖書館繼續温習。第三、動發思,這是一種意志的推動力,即心意已決後,由大腦的意志推動身體確實地造作某些事情,譬如我真的往圖書館走去,並且找到一個座位開始用功温習。這就是由「動發思」驅使身體採取行動而形成「身業」。因此,佛教的業力種類可以分為意業、身業和語業三種。

二、業力的載體

《大寶積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由此可見,「業」的運作是通於三世且不會消失,只要條件具備便會感果受報。然而,業力是如何招感善、惡的果報呢?佛教認為「業」的運作毋須假借大梵天(造物主)之手便能自然地運行。唯識家施設「種子學說」解釋「業力」具體的運作方式。眾生所造作的善業或惡業,會以業種子的形式寄存於阿賴耶識中,待因緣成熟時,種子就會起現行(發揮作用)形成了人生中的順、逆境。此處稍稍交代兩個名詞概念,「阿賴耶識」和「業種子」。「阿賴耶識」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無形無相且全自動化運作的系統,這個系統是一切宇宙萬象的來源,包括我們所理解的現實世界,以及執取這個所謂「我」的身體,乃至一切的感官經驗,都是由阿賴耶識中轉化而成(識變)。[1]而「業種子」則是一股潛藏的力量,待眾緣具備時,則起現行。它能夠刺激阿賴耶識中的「名言種子」,使人生出現各種不同的境況。現把佛教的業力理論用圖表闡述:

審慮思(內心思維/動機)—>決定思(內心抉擇)—>動發思(驅動身、口二業)—>業種子(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刺激阿賴耶識中的名言種子)—>名言種子(本來無記的名言種子受到善或惡的業種子所刺激而漸漸成熟)—>名言種子起現行(發生各種與之相應的作用)

由此可見,眾生有了明確的動機和決定後,繼而推動身體造作種種行為,由此產生強大的業力(意業、身業、語業)。反之亦然,若眾生聽聞佛法後,發願自此不再造作殺生、偷盜、淫邪和說不實之語,同樣能夠產生強大的善業。故此,佛陀告誡弟子要嚴守戒律,以五戒、十善為一切行為的標準。

三、念佛的作用

有了這樣的業力觀,便能了知「念佛一聲,罪滅河沙」並非指稱念一句佛號,當下就把阿賴耶識中的惡業種子消滅,而是透過間接的方式,一方面產生新的善業種子,另一方面加強阿賴耶識中原有的善業種子的力量。當善業種子的力量遠遠超過惡業種子時,惡業種子便無法成熟感果,自然不會招感那些凶災禍事。故此,我們必須用功研習佛典,透徹了解如來、菩薩的本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地藏菩薩的本願等,然後發菩提心或大悲心。如決定以「念佛法門」為修行的方法,應每天切實地執行,若環境可許,建議在安靜的地方,一句接一句地稱念佛號。如是日日熏習如來德號,使善業種子逐漸增強,惡業種子便能漸次轉弱,甚至使那些微弱的惡業種子無法起現行。

一切如來及諸大菩薩,在無數劫裏發菩提心,修習六度萬行,最終成為福慧圓滿的覺者。佛陀的法身遍布虛空,十方三世都是如來功德法性。所以,當我們經過審慮、決定、動發思後,持念如來名號就能夠產生強大的善業種子,故云「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眾生從造業到感果,或長或短均需要一段時間。故此,在惡業種子成熟前,我們應該善用人身多作善業,持五戒、行十善、時時念佛、勤加懺悔,自然惡消善長,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1] 為方便行文,這篇文章不會詳述「三能變識」和「種子六義」等名詞概念。讀者如有興趣學習唯識義理,歡迎閱讀羅時憲教授所撰述的《唯識方隅》。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