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忘不了?千佛山若學法師開示﹕做自己的孟婆、為自己熬孟婆湯

千百年來人類都面對著同樣的情感問題,有鑒於此,早前來港舉行講座的千佛山教授師若學法師,特意以「做自己的孟婆」為主題,引導信眾思考如何自行清理生命中許許多多不必要的煩惱。
千百年來人類都面對著同樣的情感問題,有鑒於此,早前來港舉行講座的千佛山教授師若學法師,特意以「做自己的孟婆」為主題,引導信眾思考如何自行清理生命中許許多多不必要的煩惱。

人有七情六欲、愛恨喜惡,而這些與生俱來的情感,往往是煩惱的根源。回顧歷史,我們更不難發現,不管是古典文學還是流行文化,從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劉德華的《忘情水》,皆圍繞著同一個命題,那就是「忘不了」。

誠然,千百年來人類都面對著同樣的情感問題,古往今來如出一轍。有鑒於此,早前來港舉行講座的千佛山教授師若學法師,特意以「做自己的孟婆」為主題,引導信眾思考如何為自己熬製孟婆湯,自行清理生命中許許多多不必要的煩惱。

孟婆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在我們輪迴的過程裏,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位孟婆長駐地府,職責是為即將投胎的人熬製孟婆湯,讓他們將過去的一切統統洗掉,不把任何記憶帶到下一生。喝過孟婆湯,記憶歸零,前生的事就此灰飛煙滅。

已經往生的人,可以靠孟婆湯清除記憶,但活在現世的我們,假如想把過往的經歷忘掉,又能到哪兒找孟婆呢?若學法師的開示是﹕「孟婆自己當,孟婆湯自己熬。」然而,人非孟婆,我們又能如何熬製孟婆湯?若學法師提示,過程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檢視病況、探求病因、調配藥材、開火熬湯。

如何為自己熬製孟婆湯?

首先,第一個步驟是檢視病況:幾乎無人能豁免的通病就是這「忘不了」的無奈和無助。正因爲我們缺乏指揮心的能力,所以想忘的時候,心偏偏緊抓不放。病況如此,接下來我們需要探求病因。探求病因之前需先了解心的狀態。法師指出,人們喜歡頻頻回顧過去,又總會情不自禁地對未來編織夢想,這正是心的常態。「不好的經歷,我們不要回顧,但雖說不去想,我們又管不住自己的心,總被它牽著走。同樣地,計劃未來本無可厚非,但要是漫無目的,沒有章法的隨想,就會變成幻想。回顧過往也好,幻想未來也好,都是不切實際的。」

然而,當我們不回想過去、不計劃未來的時候,心通常是處於閒置狀態:沒有認真執行任務。這一般不太會影響到生活,因為很多事情已成為習慣,像我們餓了自會曉得到廚房找東西吃,根本無需思考便知如何去做。「根據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心其實是懶散的,卻又受到情感控制,非常不理性。因為心的散漫,缺乏明確的目標,因而造成專注力不足。」

若學法師解釋說﹕「為甚麼會忘不了?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處於閒置、沒事做的狀態,所以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漫遊』。因爲漫遊成習,逛回過去,逛到未來,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重要的是,這樣的心是不會有定力的。一顆心必須很專注、很穩定,才能培養出定力,而養成定力的附加價值是能擁有自主性。要不要回想過去,要不要計劃未來,都由自己作主。換句話説,這樣就擁有了指揮心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無法完全自主的,所以回憶往往不請自來,卻又驅之不去。「有時候我們會『被回憶』,那是被動的。比方說,過去有一些很不好的經驗,一想起就會痛苦難過,所以你不會主動去想。然而,回憶卻不請自來,來了之後,你想把它趕走,結果卻又趕不走,這就是問題所在。」

知道了問題所在,下一步就得作出改變。所謂「習慣成自然」,像馬戲班的大象,由於從小被栓在木樁上,想要掙脫而不能,久而久之就放棄了,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習得性無助」。當牠長大後,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把木樁拔起,卻變得能安於現狀,不會再作嘗試。法師直言,習慣這東西,既可愛又可怕。壞習慣足以影響生活,好習慣卻能改善人生。無論是好是壞,重點在於﹕「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活在現世的我們,假如想把過往的經歷忘掉,又能到哪兒找孟婆呢?若學法師的開示是﹕「孟婆自己當,孟婆湯自己熬。」她又提示,過程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檢視病況、探求病因、調配藥材、開火熬湯。
活在現世的我們,假如想把過往的經歷忘掉,又能到哪兒找孟婆呢?若學法師的開示是﹕「孟婆自己當,孟婆湯自己熬。」她又提示,過程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檢視病況、探求病因、調配藥材、開火熬湯。

想改變積習,必須對症下藥,那就是法師所說的「調配藥材」。良藥主要有三種,分別是﹕

一、把到處遊走的心栓在木樁上。這是譬喻,我們當下身心的活動是最真實的存在,過去與未來的回顧瞻望,都是心的模擬,内容都不是當下的現實。如果我們把身心比做木樁,平時就學著把心栓在木樁上,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習慣,心就只會專注於當下的實際狀況,不會恣意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遊蕩。這就是「活在當下」,有助於訓練一顆專注而安穩的心。

二、讓閒置的心變身成為超級捕手。閒置的心因爲怠工的關係,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大部分都捕捉不到,或者說,根本被忽略。我們需要激化活化閒置的心,讓它積極的執行偵察覺知的任務,任何巨細靡遺的身心活動,都能捕捉得到。這樣的覺知力好比探照燈,在強光地探照下,宵小都難以妄動。

三、定與慧的修習。這是更進一步的精神訓練,以思惟觀照法義、修習禪定來强化正念正知,培養智慧。

法師特意跟大家分享了她的一次親身體驗﹕「有一天我醒來,心裏忽然生起了極度的悲哀。我頓時嚇了一跳,但因為出於好奇,很想知道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沒有即時處理,結果那悲傷的感覺便不斷渲染擴散開來。」

法師續說﹕「過了幾天,那種感覺又來了,因為實在太痛苦,於是我趕快提起正念,專注地看著那悲哀的感受,然後腦海裏就浮現出一幅圖像,好像是看到有個頭,緩緩從水面要冒出來,但當我緊緊的盯著它時,它就沉回水中了。第一次的經驗,心在慌亂中錯失了正視它的機會,於是它捲土重來。第二次以正念之光觀照之後,它從此消聲匿跡。正念能發揮很好的防護力,這是生活上的小小應用,但強化正念正知的終極目標是獲得生命的智慧,幫助我們掙脫煩惱的纏縛,得到心靈的自在與自由。」

要訣在於把心煉得精細

藥材調配好,最後一個步驟便是開火熬湯,以法師的說法,即是把虛、疏、粗的心,修得實、密、細。只要我們在日用生活中,按照上述的處方箋,一步一脚印踏實地修,就能逐漸把心煉得精細。「我們常常以一句話來形容我們的心,叫做玻璃心。這是未經訓練,缺乏正念的心。玻璃密度很低,一碰就碎滿地﹔相反,修煉過、正念強的心猶如鑽石,鑽石密度很高,所以很堅硬。玻璃心不堪一擊,鑽石心卻無堅不摧。」

經典以蓮葉作比喻:有正念的心猶如不染於水的蓮葉。這個譬喻給予我們莫大的啓示。「蓮葉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因為其結構細密,葉面上滿布多重奈(納)米超微組織,比灰塵的體積還小。水落在蓮葉上會聚成水珠,水珠滾落時,就會把蓮葉上的灰塵帶走。我們的心也一樣,只要把心煉得精細,煩惱塵便無處落腳。萬一不小心煩惱生起來,正念夠強的話,它也能瞬間消失於無形。另一個神譬喻是:具念的心就像一顆燒得熾熱的鐵球,水一滴到上面,立馬氣化,消失於空中。」

人生悠悠數十載,我們總無可避免地被過去的記憶拖著轉。若能成為現代的孟婆,熬製自己的孟婆湯,就可以由被動變成主動,有定力安於當下,有自主力決定「心」的行動與去向,使煩惱大大減少。大腦好比電腦,當我們喝下一碗自製的孟婆湯,就可以把一些過時的、無用的程式一鍵按消,然後下載好的、有用的程式,系統有問題時就重灌,必要時,就更新記憶的磁碟。正如佛陀告訴我們的﹕「當我們培養起正念,對當下的現實清楚覺知,了了分明時,便能捨心自現,不再執著,甚麼都能放得下。」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