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地獄,心能天堂」── 更生人士「十六」如何憑行善義剪,改變自己的命運?

十六還記得,曾有人跟她說:「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放下以前一切,不斷助人,人生才會改變。」這句說話,其實就是她的寫照。
十六還記得,曾有人跟她說:「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放下以前一切,不斷助人,人生才會改變。」這句說話,其實就是她的寫照。

眼前這位髮型師,神情冷酷,心卻不冷:「我想身體力行,回饋社會。今天我不斷助人,貢獻所學,替弱勢群體義剪。」劉十六(化名)的童年,一言以蔽之,就是「誤入歧途」:群黨打架,加入黑社會販毒,十五歲入獄。出獄後的生活,卻更不簡單。十六還記得,曾有人跟她說:「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放下以前的一切,不斷去助人,人生才會改變。」

這句說話,其實就是她的寫照。

當年十六因行為良好,提早兩年出獄,學廚十多年後擔任總廚。一天,她自覺工作沒有甚麼突破,決定嘗試新事物,轉職當理髮學徒,期間「瞓身」刻苦學習,有時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終在兩年內晉升為師傅級,在業界嶄露頭角。她不但不言累,更充滿謝意:「感恩有這樣的壓力,讓我成長得更快。」

抱持著助人的心,她對於身邊人的需要,總會保持敏感。十六發現有很多人(包括獨居老人丶弱智人士)都沒有機會剪頭髮,除非付款請髮型師進入宿舍。她想:「有天我也會老,也會受傷⋯⋯如果那是我,會怎麼樣?我想多做些事,回饋社會。能否感染他人,我不敢說,但要先踏出第一步。」

以前她常想,自己並不富有,哪有能力助人?反思過後,才發現幫人其實不難:「我曾聽說過,『有錢人奉獻100萬元來助人,也不及窮人捐出一元。』行善不在於你擁有多少,盡自己能力即可。」

替長者義剪看似容易,但如果不夠細心和愛心,其實難以做到(圖:易剪義Facebook)。
替長者義剪看似容易,但如果不夠細心和愛心,其實難以做到(圖:易剪義Facebook)。
自從加入義剪隊伍後,幾乎所有的「易剪義」活動,十六都會參加(圖:易剪義Facebook)。
自從加入義剪隊伍後,幾乎所有的「易剪義」活動,十六都會參加(圖:易剪義Facebook)。

助人熱誠備受考驗

自從發心行善,十六遇上了許多考驗,就像測試她到底有多少誠意。可能與她滿身紋身有關,十六向多間機構申請當義工,每次都「石沉大海」。直至這一次,終於有了回音。

2014年夏天,她得知義剪隊伍「易剪義」成立,馬上主動聯絡對方。今天,她已是隊伍的軸心成員,時常帶隊替獨居老人丶弱智人士和少數族裔等義剪。

替長者義剪看似容易,但如果不夠細心和愛心,其實難以做到。「許多老人家的頭髮都捲摺糾纏在一起,有的頭皮還受傷了,(初時)我很擔心會弄痛他們。」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義剪經驗豐富了,對人情冷暖體會深了,人生路也越走越清晰了:「他們沒有家人,所以對義工非常感恩。這種感恩之情,職場裏未必會遇上,在沒有利益關係的場合,反而體會更多。我常感嘆,智障人士從小到大都需要別人照顧,更遭受不少冷眼。我問自己,可以為他們做甚麼?投身義工後,我反思更多,也更清楚自己要做甚麼。」有些人認為她這樣獻身並不值得,她語氣堅定地說:「我並不後悔,問心無愧。」

十六曾獲多項「義工感謝狀」
十六曾獲多項「義工感謝狀」
十六(左)與「易剪義」創辦人Alex(右)一起替長者義剪
十六(左)與「易剪義」創辦人Alex(右)一起替長者義剪

善事的循環:牽引出更多好事

一件善事發生,好像投石入海,激起漣漪,牽引出多層水波(更多好事),那怕是一個笑容,威力也不可小看。「舉上班為例,如果老闆一大清早就『黑口黑面』,大家都不敢作聲;如果他『笑騎騎』的,大家也開心。做善事也一樣,可以牽引出更多好事,感染他人。」

4月26日,十六與其他義剪義工參加「義務循環」義剪(「讚耆義 美耆髮」計劃),替二十多位長者義工理髮,就是一例。為嘉獎長者義工退休之後仍願獻出餘暉,「易剪義」替他們「電染燙剪」,讓他們不致因爲沒有收入,而降低生活質素。十六說:「他們年紀已很大了,仍然不斷助人,卻未必有人幫助他們。我們應該讚揚和回饋他們的辛勞。」

一顆善種子的成長,需要多方因緣配合,正如十六所說:「即使有行善的心意,也未必有機會去助人。」回顧十六多次申請當義工都無功而回,為甚麼申請「易剪義」卻成功了呢?

「易剪義」創辦人Alex與其他義剪義工參加「義務循環」義剪(「讚耆義 美耆髮」計劃),替二十多位長者義工理髮
「易剪義」創辦人Alex與其他義剪義工參加「義務循環」義剪(「讚耆義 美耆髮」計劃),替二十多位長者義工理髮
為嘉獎長者義工退休之後仍願獻出餘暉,「易剪義」替他們「電染燙剪」,讓他們不致因爲沒有收入,而降低生活質素
為嘉獎長者義工退休之後仍願獻出餘暉,「易剪義」替他們「電染燙剪」,讓他們不致因爲沒有收入,而降低生活質素

「易剪義」的成立緣起

這一切,都要由「易剪義」創辦人Alex的善願談起。在理髮界,學徒要累積一定經驗,才可晉升為師傅,但如果過程太漫長,很容易就會迷失;而另一方面,很多弱勢社群都需要義剪服務。Alex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們首先與一群師傅與學徒合作,到老人院義剪。老人家很高興,很欣賞他們,學徒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2014年夏,「易剪義」團體及其Facebook專頁正式成立,首個主動申請加入的義工,就是十六。Alex笑說:「那時候,我不大懂得操作Facebook,過了很久也沒有回覆她,所以後來常常被她開玩笑提起這件事。十六可說是易剪義的『元祖級』義工,幾乎每個活動都會到場,更主動分享許多意見。」

義工隊獻出自己所長,服務對象除了獨居老人丶弱智人士和少數族裔之外,也包括更生人士和臨終病人。Alex說:「更生人士大多不修邊幅,我們替他理好外型後,會陪伴購買衣服,希望有助他找工作。也有人邀請我們替她患病的媽媽剪髮,說:『希望某天媽媽不在時,她(臨終)的髮型還是我所熟悉的。』臨終人士也會照鏡子,如果他們不滿自己的外型,家人也不會快樂。」剪頭髮看起來是小事,但完成臨終人士的願望,其實意義重大。

十六說:「他們(長者義工)年紀已很大了,仍然不斷助人,卻未必有人幫助他們。我們應該讚揚和回饋他們的辛勞。」
十六說:「他們(長者義工)年紀已很大了,仍然不斷助人,卻未必有人幫助他們。我們應該讚揚和回饋他們的辛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無所求」的行善精神

跟十六一樣,Alex的助人熱誠也曾遭受考驗。早前他申請「易剪義」成為慈善機構,一路波折重重,到現在還未成功,Alex仍以平常心面對:「既然因緣未到,就不要強求。」他說,這種行善精神叫做「無求不辱」,是受他學佛的姨姨所啟發。「打個比喻,你愛你的另一半,是因為他很英俊嗎?如果他的美貌失色了,你就不愛了嗎?『無求不辱』的精神,就是專注做好事情,不求回報。一有所求,又求不得,就會痛苦;不去祈求甚麼,反而更快樂。」Alex時常銘記這份初心,也常提點十六和其他義工別要讓初心變質。

智者大師曾在《法華玄義》中説:「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從更生人士十六的經歷,可見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議,能使人放下遲疑,勇往直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善了他人的生活。

圖左為「易剪義」創辦人Alex,圖右為十六
圖左為「易剪義」創辦人Alex,圖右為十六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