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心的訓練──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禪修即是超級的心理學

大家全神等待,像在等待與一種力量的會合,當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步入馬華大廈禮堂,他雙手合十坐上法座講法,看見一位有修行力量的行者,讓我們感到聯繫了。

如今一個月過去了,我們都依稀記得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所帶來新的一年的訊息,綿延至春節時分,成為一種光亮。這道溫暖的光,就像講座會上一位聽眾問堪布:「為何打坐時心會有冰涼的感覺?」堪布的回答簡短有力:「禪修的心,應該是越禪修,越溫暖的。」正把心靈的寧靜與平凡展現無遺。

恭喜您,當您開始閱讀以下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之「禪修與皈依」開示錄,也開始了洋溢豐富的內在之旅。

不是追求現世 也不追求來世

學佛人若要讓天下所有眾生從輪迴中解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我們要發菩提心,要成佛,自己要先解脫,先解決自己生老病死問題,不然不可能讓眾生解脫。

為了達到成佛的終極目標,今天的課聽了以後就要發菩提心,一步一步去修,那終有一天會成佛來幫助天下的眾生。大家來這裏聽課應該都有成佛的目標。

絕大多數佛教徒學佛的方法是去燒香拜佛,然後就參加很多很多的消災延壽的這些法會,二十年、三十年,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到今天為止,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甚麽叫真正的修行和佛法。而一般燒香拜佛,目的是為了現實當中能夠活得更好、更健康、更發財、避免世間災難。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便是求佛保佑讓我發財,然後我會修廟,這種是功利的心態。這個不叫學佛,也不是修行。那學佛是甚麼?學佛是向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慈悲心學習,叫悲智雙運。
 

如果我們沒有智慧

有慈悲心,很想去幫助很多很多的人,但是沒有智慧,是沒辦法去幫助及利益眾生的。如果有智慧但沒有慈悲,考慮的都是利益自己,這樣也不能利益眾生。所以學習悲智雙運非常的重要,可以解決我們很多的煩惱,包括生老病死都可以解決。當然這需要我們下工夫。

我們有了悲智也可去弘揚,幫助很多的眾生。這也是大乘佛教的精華。那智和悲如何去學?就是要聞思修。《華嚴經》說,「聞」智慧是我們去聽聞佛法所獲得的知見,然後去思考佛法而獲得「思」智慧,而智慧我們可透過打坐禪定而獲得。整個學佛的方法、過程事實上都概括了聞思修。還有一個是行菩薩道的「行」,聞思修行。

但目前學佛人的情況並不是對聽聞佛法很感興趣,所以做到聞思修才是真正的學佛和修行。佛法要反複的去聽,才會有很多的發現和收穫,譬如它可作為指導,導引我們的人生往好的方向。學佛也讓我們認識宇宙天體、人生的真相;佛法更可以讓我們學習到超級的心理學,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命。

佛教既不追求現世,也不追求來世;佛教只是要幫助人類提高智慧和慈悲心。現在太多人對佛教有許多的誤解,包括有些學佛人也不懂,以為佛教是追求來世,所以學習修心是非常重要的。修心對現實生活包括工作都很重要,為了生存,也不能忘了修心。

很多人對打坐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今天就要講打坐禪修的方法。

當看到佛像,心靜下來了,全身保持專注狀態,不要去想別的事情。要看著它、守住它,心不要走失。

– 慈誠羅珠堪布

九住心當中修安住心

首先要知道,我們內心一向是不自在的。雖然外在的自由都有了,但那不是絕對的自由。我們還有一個內在的自由還沒有得到。我們的心跟我們之間的鬥爭是非常厲害的,心從不聽我們的指揮。譬如你要心靜下來,它靜不下來,心非要去想某些事情。這時如我們用強硬的方法去控制它,它就變得更加暴躁。內心最後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精神疾病。

我們的心很多時候是不聽話的,如失去了某樣東西時,我們的心會非常非常的痛苦。其實明知道失去的已失去了,我們也不願意痛苦,心就是不受我們指揮。它還是很傷心、很痛苦。最後得了精神病、心神病。

身心疾病是因為身體的變化,造成精神上受到影響,像老年癡呆症。而心神的疾病是因為心焦慮出了問題,導致有心臟病、消化系統上的病等等。這是心不健康導致的許多毛病。

我們的精神常是不聽我們的,內心不容易自在。那怎樣活得內心自由呢?我們就要訓練心,慢慢使它能聽我們。要心不去想那件事時,它可以一、兩個小時都不會去想。

那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個訓練「心」的方法。這個訓練方法的整個過程有九個階段,叫九住心。「住」就是把心平靜下來、安住、專注的意思。

首先第一個,我們禪修前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就是要聞思。要問自己:如果要禪修,它對我有甚麼幫助?這我們都要去了解、學習。如果我不去禪修,對現在及將來會有甚麼問題?禪修有甚麼功德佛陀都講得很清楚。然後我們才學習禪修的具體方法,到時候遇到問題才懂得怎樣解決。若我們不去學習,盲修瞎練那是不行的,禪修的時間再多也不會有甚麼結果,而且修錯了還會走火入魔。

以上都學習了以後,我們要堅定相信禪修能夠提升我們的慈悲心,把我們貪瞋痴煩惱負面的東西去除。這個當然要透過學習才會相信,才不會盲從。相信來自於智慧。如果我們對禪修不是很了解,我們是不會很相信的;如果是半信半疑,就會造成想學時才學,不想學時就不學。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樣修會不會解決我們的問題?

這時候我們還需要學習:對禪修一心一意的追求,想學禪定,對它深感興趣。然後我們要放下懶惰(不積極向上的心)、勿沉迷於眼前的吃喝玩樂、滿足於感官的快樂。若不捨掉這些而積極努力的話,那樣不會得到崇高的東西。

佛教都是教我們必須積極向上。這是修禪定前的預備工作,這些做好了就可以開始禪修。

九住心當中,首先我們要修安住心。安住就是我們現在處於這個內在精神的現實生活當中,除了我們晚上進入深度睡眠的幾個小時以外,我們的心意識都在波動。而且這個波動的幅度是相當大的,十分的混亂:沒有前後次第,一會開心,然後又不開心;過去、未來,胡思亂想。

現在我們要把這個波動的幅度降下來,平靜下來。平靜以後,對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幫助。美國喬布斯對手機產品做重大抉擇前,他是要靜坐的。因為手機是人想出來的。人要發明一件東西時,心必須靜下來。如果太多雜念,根本無法去想事情。當去想一件事時,就會被另一個念頭破壞掉。如動手在寫字,心根本就不在那裏。

心靜下來時頭腦會特別的清晰,這時候才有可能發明東西或做更好的事情。
心靜下來時頭腦會特別的清晰,這時候才有可能發明東西或做更好的事情。

我們用佛教的方法安住心。首先身體要做盤腿姿勢,然後左手在右手下面,然後兩個拇指碰頭,然後把這個手印放在肚臍下面四個手指丹田的地方。接著兩個胳膊張開,身體端正,很輕鬆、自在的端正。接著頭稍為往前,眼睛要半閉的狀態,然後很輕鬆的呼吸。

我們可以在佛壇前打坐,或臥室裏或床上。打坐要有專用的墊子,墊子後面稍為墊高,坐上去會比較輕鬆。打坐前須透過呼吸先把內心不好的情緒、雜亂的思緒清空。這樣打坐心會比較容易靜下來。

首先,我們用左手的大拇指按住無名指指根(它有一個原理,這裏先不講,以後有興趣的話可以進一步去學習)。然後其他手指就握住拇指上面,這叫手握金剛拳。跟著把手放在膝蓋上。右手也一樣照以上的做,只是有一樣不同的是,食指要伸出朝天(其他手指就握住拇指),然後放在膝蓋上面。

然後右手上來,按住右邊的鼻孔,而左邊的鼻孔要排氣。在還沒按住右鼻孔前,我們要深深吸一口氣,吸好了屏住呼吸,跟著從左邊的鼻孔慢慢排出去,長長的一口氣排出去。在排出去時我們要觀想:我們把所有的煩惱、焦慮、壓抑、全部的雜念等等都變成一個黑色氣體,如同卡車排氣管排出又黑又髒的氣體。然後從我們左鼻孔排出去。一次、兩次、三次這樣做。

上述做完後,再換另一邊深深吸一口氣,按住左邊鼻孔,再由右邊鼻孔慢慢的排氣出去。右邊手握金剛拳按住右邊腿根。然後左手握金剛拳(食指伸出)放在左邊膝蓋上面。再來左手上來按住左邊鼻孔,右鼻孔排氣出去。每一次排出去都要觀想。

這個做完後,兩個手握金剛拳,同時按住左右的腿根,吸一口氣,然後左右鼻孔同時排氣。這時候需要很專注、認真的去觀想:把我們的所有煩惱、所有的雜念都變成黑色氣體,然後排出去。一共做了九次,最後觀想我們的身體變得非常純淨、透明,像一個玻璃杯被洗得乾乾淨淨一樣。

平時我們不打坐的時候,譬如說心裏面很不舒服、鬱悶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它是有幫助的。


頭頂觀想一朵蓮花座

接下來第三個方法。在我們的頭頂觀想有一朵蓮花座,而再觀想蓮花座上面有一尊釋迦牟尼佛。事實上釋迦牟尼佛跟我們的上師、還有其他的佛是融為一體的,無二無別。然後,我們祈請釋迦牟尼佛加持我們能夠修出很好的禪定。接著念釋迦牟尼佛的佛號,大概幾分鐘時間就可以了。

然後觀想佛慢慢融化為一道光及縮小成兩點,然後觀想佛頭頂上的智慧,從我們的頭頂進入我們的身體當中,往下走到心間,我們的心跟佛陀的智慧融為一體。過後心就靜下來,不去想任何的事情。所有的雜念、念頭都靜下來,盡量都不去想。在這個無念狀態當中,我們停留一、兩分鐘,然後發菩提心:我現在要修禪定了。

以上四個步驟不管每次修禪定甚麼,都是需要的。(待續)

本文獲《慈悲季刊》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編按: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下周續談打坐的技巧,敬請留意。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