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 (一)

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是為了建設一個琉璃淨土。本文將先詳解十二大願內容,進而以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來分析得生藥師佛淨土的眾生,如何倚仗如來的功德威神,能得到身、心、靈等不同層次的滿足。


簡介

藥師如來在因地(未成佛)時發願,願自己成佛時,他的國土就如十二大願所描述的一樣。這與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相類似──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創立極樂淨土,極樂世界從國土,乃至衆生,都是阿彌陀佛成佛以後,靠他的願力和功德才出現的。藥師琉璃淨土則有點不同,在藥師佛成佛以前,其國土已有眾生,但這些眾生還有某程度的不足、困苦,例如缺乏資生之具;受飢渴殘疾之苦;或被邪魔外道所纏等等,到藥師如來成佛時,憑藉他的大願力及功德力,這些眾生因為持念或得聞藥師佛的名號,便能得資生具足,無所乏少,乃至心得安穩,直至成就菩提。


「藥師法門」的背景

《藥師琉璃本願功德經》一開首,文殊師利菩薩(《藥師經》稱曼殊室利,因音譯選字之異)便向釋迦世尊求問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門,早已是十地菩薩的文殊師利法王子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向世尊請教藥師如來的法門,但他慈愍衆生,希望利樂一切有情,所以向佛陀提問,好讓一切眾生能得知這個法門。佛陀讚嘆文殊師利的大悲心,十方諸佛菩薩皆以大悲心為菩提心的基礎,大悲心是成佛的正因,智慧的根本。

文殊菩薩提問的第二個目的是為拔除眾生的業障,「拔」字有連根拔起的意思,他不單要解救眾生表面的問題,更希望解救眾生根本的問題,所以經上用了「拔除」這個詞。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主要的利益對象應是琉璃淨土內的衆生,證據是佛陀在講述了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後便說:「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意思是想得到這些利益的善男子善女人,都應該發願求生琉璃淨土,可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只利益得生其國土的眾生,就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一樣,只適用於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不過,這些大願對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是有很大利益,因為我們會因此而萌生願生琉璃淨土的願心,從而積極修行,以求得生琉璃淨土。


十二大願

第一大願:生佛平等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藥師如來在行菩薩道時發下這十二大願,所以他說「願我來世」,當他成佛的時候,他願自己身發無量光明,能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也具足三十二相,例如兩耳垂肩、手長過膝、廣長舌相、白毫相光等等,還有八十隨形好。而「生」就是眾生的意思。

他的第一大願是願他國土的眾生能具有如來一樣的身相,他的對象是得生琉璃淨土的眾生,而不是無量一切世界的眾生,因為要得生琉璃世界,必須先發願,輔以修行的功德,才能成就,得生其國土的眾生才能獲得藥師如來在因地所發大願的利益,都是有因有果的,不是平白無故而來,假若其他國土的眾生都能獲十二大願的利益,這樣反而不符合因緣法。


第二大願:開曉事業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藥師如來成佛之前,他的國土還有三惡道,到他成佛時,他已經積累廣大無比的功德,而且身心自在,身體所發出的亮光交織成一張光明熾烈的網,比日月還要光亮,藥師如來的亮光及威神力,能令幽冥界的眾生,尢其是地獄道和餓鬼道的眾生頓然開曉,更能得往來的自由,便能造作一切善業。


第三大願:無盡資生願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受用物」就是能資養生活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泛指一切生活所需。以現代慈善事業為例,過去的慈善事業都是向受助者捐出金錢、物資或醫藥等,近年慈善團體已有所改變,開始教導受助者耕種、編織等技術,令他們能自力更生。同樣,藥師如來成佛後,也以無量無邊的智慧和方便,「方便」就是能令眾生成佛果的方法,令眾生得到無限量供應的資養生活的物品,「受用」就是一切的飲食或衣服都是眾生稱心如意,而不是一些差強人意的物資。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