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以誠實的態度面對現今普及的佛教,便不難觀察到,佛法修習有年輕化趨勢。這種情況可以歸因於正念修習的現代化與科學化。然而,我認為這並非年輕人修習佛法的主因。這個環球大勢背後有著深厚的社會因素。本文希望談談青年修習者這個現象。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尋找自我意願。我們自小便開始努力探問:「我是誰?」這個大問題。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這個生命大疑問被很多生活處境所淹沒,埋藏在心識的底處。當你需要為糊口而奔波時,哪有閒情來探問人生?但隨著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我們的基本生活已得到某程度的保障,因此這條根本的問題再次被人們提出來。這個疑問在我們的教育裏卻不易找到答案,心靈修習更大的需求便因此出現。
不止這樣,資本化的社會同樣催生了心靈的渴求。過去的社會共識「教育」我們追尋財富極大化以獲得幸福與快樂。與此同時,很多事業有成就的人,即使已不愁衣食,卻會終日在情緒或執念中迷惘。顯然易見,金錢並不能保證心境良好。越來越多人問:「如何才是幸福之道呢?」
這不就是佛陀教導的本意嗎?離苦得樂、明白本心,了悟本性,就是當代人的共同探索。
我們的教育制度強調自由、自主、尋夢、全人發展;人類的社會卻在不同時空發展了摧毀夢想、扼殺自由的系統。這種矛盾正是新一代年青人向內修習的最大動力。
佛陀說:「煩惱即菩提。」我們這一代不缺乏煩惱,甚或比過去的還要多。很多人以為前來修習正念的年輕人只是求求減壓,與體解大道、明心見性無關,這是一場誤解。這三年間我所屬的團體每天迎來不同的青年一起修習正念,我看出他們尋找的都是那條生命大疑問的答案。分享來到了這裏,下面本文要談到當前青年正念推動工作的不足及未來方向。
以香港為例,我們流行的正念修習是以心理學為主,佛法為副,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使是佛教團體在弘法時,也需要借用心理學的話語和數據來支持。我們需要明白,心理學式的正念,功用主要是減壓與治療。他們的教導,不是朝向明心見性的方向。為了普及化和現代化,這些教法刪減了佛法中很多重要的部分,例如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僧團、福德、功德、生死觀、三法印、五蘊等等。
如果我們認為普遍年輕人尋求心靈修習的因由在於紓減生活壓力、調和失衡的精神狀態,那麼心理學式的去佛法正念是略有成效的。但如果我們把事情看深一點,明白到前來修習正念的人真正所探問,佛法的寶藏便甚為重要。
作為佛弟子,我們需要懂得欣賞佛法的美妙。數年之前,佛教圈子中普遍存在個看法,相信現代科學回應了佛陀的教法,彷彿在說科學認證了佛法。
在這種流行的觀念中,我確信若果佛陀生在此世,他應該還是如如不動,繼續宣說同樣一套佛法。
那幾年間,即使是佛法弟子,為了走進機構或學校弘法,都要選擇修讀幾個星期的正念課程。有些傳授正念的佛弟子,甚至逐漸改以這種「具有科學基礎」的正念修習為核心,以至忘卻了佛教本具的智慧之道。
當前急務是反思如何重建正念修習的主流論述,如何把佛陀的智慧寶藏以大家可理解的語言方式傳達開去,而不是拿出一把刀把這幾年流行的正修習與佛教修行切斷了事。
事實上,我們還是充滿希望的。例如,僧團是佛法僧三寶中的一寶。現在社會流行的正念修習往往就難以找到僧團的思維。
然而,在我的經驗中,一行禪師梅村的修習傳統裏十分強調修行社群。這個社群有助我們真正的把正念帶到生活中,讓你與周邊的人、事和物都帶有正念種子。社群的力量就是我們應該探索的部分。
福德與資糧的重要性是另一個有關修習的例子。很多年青人希望接觸正法或是修習正念,卻未必懂得積集資糧、廣結善緣,結果在門外門內進進出出,久久不得深入。如何以現代化和人人易懂的表達方法談福德與資糧,正是這個時代的挑戰。處理不好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對不起有意修習佛法的年輕朋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