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終遇善」,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有「神鸞」之稱的曇鸞大師破解「世紀大疑難

         「臨終遇善」是釋尊在《觀經》三輩九品文中的下四品,針對一些沒有佛法善根或世俗善根的人,怎樣可以在臨終一刻遇到「善知識」,為說彌陀本願名號救度之法,是人只要當下一念願生,乃至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蒙佛來迎,消業除罪,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六道生死輪迴之苦,得到究竟永恆的安樂。

         從顯義解讀此文,「臨終遇善,念佛往生」,無疑是淨土法門的一大「賣點」,突顯一個不斷煩惱、沒有善根福德、未曾發菩提心、具造五逆等重罪的凡夫,竟然當下一念願生,乃至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得涅槃分呢!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命題。諸佛疑難中,此乃難中之難,莫過此難!

         在《無量壽經》的胎生文中,等覺的彌勒菩薩作為對告眾,聞此難信之法後,只能說一聲「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至於《觀經》的韋提希夫人,自知是未曾發菩提心、破戒犯戒、造逆殺罪的凡夫,得聞除罪往生之益,心生歡喜,自慶得生,又怎會生疑呢!

         歷代淨土宗祖師皆依彌陀本願力解釋此「世紀大疑難」,其中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上的「八番問答」,針對「十念往生」釋義,以緣起和實相兩大佛教思想,說明「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的道理,深入淺出,特別是「三在釋」--在心、在緣、在決定,令人心開意解,一切無礙!

善知識也是淨土法門的「傳法人」

         細讀《觀經》的「臨終遇善,念佛往生」文,我們不難察覺善知識是「臨終助念」的一個關鍵性靈魂人物。若然下輩的臨終者沒有遇上善知識的助念,則無由得知「念佛往生」這一回事。按佛教所言的善知識,具十種德相,非等閒之輩。《觀經》稱助念者為善知識,是否言過其實呢?

         首先,善知識必須自信「念佛往生」,才能教人相信「念佛往生」,所謂「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誠報佛恩」。大悲者,佛也。釋迦牟尼佛本人第一位「善知識」,親授諸聲聞、菩薩弟子等此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的救度法,成為此法的第一代傳人。

         其次,善知識是「發菩提心」的念佛往生人,他雖「平生業成」,往生決定,是「人中芬陀利華」,但「自利利他」,作為如來的信差、彌陀的手足,廣為「未願往生」(未「發菩提心」)的人說此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的救度法。

         若沒有善知識「發菩提心」,咨嗟稱彌陀名號,薪火相傳,未來世眾生從何得知彌陀「念佛往生」救度的大願,和彌陀「光明名號」攝取的妙法,可知善知識是「自利」的念佛往生人,同時也是「利他」的淨土「傳法人」。

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兩重意義:往生和傳法

         總括來說,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兩重意義,一者,就念佛往生人而言,願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心。何以故?

         大乘菩薩教言「菩提心」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也。眾生只要一心願生,一心念佛,自然乘佛願力,仗佛功德,自致不退轉地,得生彌陀報土,必至滅道,自然具有佛的悲智,為眾生故被弘誓鎧,開化恆沙無量眾生,速成佛道。可知眾生願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願心,而且是名副其實的「菩提心」!

         當然這不是眾生自己發得起的「菩提心」,而是阿彌陀佛為眾生代行而成就。其實,想深一層,所謂「觀心無常」,眾生就連願生淨土的心也發不起來,若非彌陀發起救度眾生的真實大願心,我等凡夫又怎能乘佛願力,決定得生呢?自已既決定得生,自然希望引導身邊的人念佛,乘佛願力得生!

         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另一重意義,就善知識傳法而言。釋尊無問自說,向已菩提心的弟子們,宣示此難信之彌陀救度法,建立第一代「傳法人」,後由龍樹等祖師菩薩判教,肩負著弘揚此難說之法,由平生業成、具菩提心的念佛往生人,代代相傳,直至經道滅盡,此法門仍能止住百歲,令有緣人念佛得生。

         由此可見,淨土法門之得以久住於世,「發菩提心」的善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失。若然助念者或傳法人對彌陀救度有疑有慮,患得患失,恐難令臨終者或有緣往生人當下提念起信,稱念佛名而得生。

         然而,佛門中有不少人沒有依淨土宗的法脈傳承,因而對彌陀「念佛往生」救度的大願和「光明名號」攝取的正法,心生疑惑,妄自局分,自障障他,所謂「自不信教人信」,自誤誤他,廢失往生之大益。

淨土行者的「菩提心」,源於阿彌陀佛的真實悲願心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地觀釋」,云:「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 ,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善知識歸命彌陀,若作為助念者或傳法人,不視自己發甚麼菩提心,而是為報佛恩,是彌陀小喇叭而已。

         因此,無論是眾生願生淨土的「菩提心」,還是善知識傳法普化的「菩提心」,都不是淨土行者自發的「菩提心」,而是源於彌陀在因地興大悲所發起的真實悲願心,致使念佛人巧方便迴向,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彌陀報土。

         如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然核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應知。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