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旺角「密宗上師」談到藏傳佛教的法衣

一位居士在旺角佔領區關帝像前誦經,被誤認為密宗上師。(蘋果日報 梁瑞帆攝)
一位居士在旺角佔領區關帝像前誦經,被誤認為密宗上師。(蘋果日報 梁瑞帆攝)

2014年10月27日,《蘋果日報》一篇名為〈關二哥出巡 鎮惡佑民〉的新聞中,報導「旺角集會留守者於今晚六時,請來一位法號羅卓森定的密宗上師作法,然後請關帝出巡……」不過,從照片可見,那位所謂「密宗上師」的服飾並非僧衣,只是藏傳佛教的居士法衣,可不一定是上師;由於藏傳佛教中漢人上師甚少,若有真正獲得高僧大德認可的港人上師,教界中人必然認識。

之所以出現這誤會,大抵因為人們不認識藏傳佛教的僧衣與居士法衣。


佛教的法服

古印度時,佛陀親自制定了僧衣的規格,但對居士法衣沒有明確規定。按照當時的習俗,各宗教的在家信徒都穿白衣。無著《顯揚聖教論》載︰「在俗者,謂處家白衣,受用五欲,營搆俗業,以自活命。」故佛典中常以「白衣」代稱居士。


藏傳佛教的僧衣

藏傳佛教的僧衣,須具足佛制的三衣:祖衣(大法會時才穿在外面的大袍)、上衣、下裙。藏地屬高原氣候,天氣寒冷,故藏傳僧服不保留古印度「偏袒右肩」(露出右邊肩膀)的熱帶風俗;唯因日照輻射高,故仍沿用原始佛教的紅、黃等鮮豔顏色。

格西康囊仁波切所穿的,乃一般藏地僧人的三衣。 圖片來源:香港康囊佛學中心
格西康囊仁波切所穿的,乃一般藏地僧人的三衣。 圖片來源:香港康囊佛學中心

藏傳佛教中不僅有僧人與居士的分別,具格傳授密法的金剛上師也有出家與在家的,加上不同派系、不同地方的法衣制度都有差異,情況頗為複雜。為了正確無誤介紹給讀者,筆者親身拜訪了不丹的阿嘉仁波切(Agya Rinpoche),藏族的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Khenpo Tshering Dorje Rinpoche)、格西康囊仁波切(Geshe Kharnang Rinpoche);並透過電話訪問了兩位不丹僧人──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的烏金喇嘛(Lama Ugyen)、殊利大手印佛學會的天靖喇嘛(Lama Tenzin)。綜合他們所述如下:

不丹佛教源於西藏佛教,不丹僧衣看似與西藏差不多,但隨著僧人的教育程度、寺院工作崗位而有細微差異。換言之,若懂得辨別僧人的衣著,便可看出其地位高下。另外,藏僧的披單(平時穿的披風)為紅色,不丹一般僧人亦然,但政府會頒發橙色的給高僧,以及鮮黃色的予國師──全國只有國師一位能穿戴鮮黃色披單。

以上制度只存在於不丹,西藏本身的三衣沒有級別之分。純粹因為地方習慣不同,而有樣式、顏色分佈和深淺的差異。以格魯派為例,所有僧人的披單都是紅色,祖衣都是黃色;內裡所穿的底衣(坎肩),下密院是紅黃雙色,上密院則只有紅色。這純粹是不同機構的不同習慣,沒有特別意思。


藏傳居士服飾

在不丹,出家的上師固然穿著三衣,在家的上師如果是轉世者(tulku,祖古),可以穿著三衣,也可以選擇「咒士」(ngag pa,俗稱瑜伽士)服飾。「咒士」服飾有幾種,一種是主體為白色、周邊為紅色(而沒有混雜其他顏色)的披單,稱為「咒士披單」(ngag zen),通常是地位崇高的在家上師所穿。

穿著「咒士披單」的寧瑪派南嘉傳承法主──果千祖古桑阿丹增仁波切(Gochen Tulku Sangngag Tendzin Rinpoche) 圖片來源:盧國明
穿著「咒士披單」的寧瑪派南嘉傳承法主──果千祖古桑阿丹增仁波切(Gochen Tulku Sangngag Tendzin Rinpoche) 圖片來源:盧國明

另一種披單主體為白色、周邊為紅色並間以白色和藍色的線條,稱為「紅邊披單」(kha mar),是已經完成三年三方閉關、圓滿氣脈修煉的在家修行人所穿。從在家的法王、大仁波切到一般的閉關行者,都可以穿「紅邊披單」。

穿著「紅邊披單」的蓮花園仁波切(Padtselling Rinpoche,貝斯林仁波切)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穿著「紅邊披單」的蓮花園仁波切(Padtselling Rinpoche,貝斯林仁波切)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穿著三衣的蓮花園仁波切,橙色披單乃不丹政府頒授。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穿著三衣的蓮花園仁波切,橙色披單乃不丹政府頒授。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如果「紅邊披單」周邊的紅色部份,只有白色線條,沒有藍色的線,則沒完成閉關,而受過五戒或其中任何一戒(藏傳五戒跟漢傳一樣,可以隨力受戒)的居士都可以穿。若完全不曾受戒,則可以穿純白色。不過,一般信眾都不太流行這兩種服飾。

不丹還有一種特別由在家人組成的全職修行團體,成員稱為「大禪修者」(gom chen),擁有自己的寺院,定期進行各種法會。「大禪修者」穿著不丹傳統服飾(chupa),袍子末端一定要蓋過膝蓋;法會時披上與僧人相似的全紅色披單,其餘非法會時間須要把披單扎起,掛在身上。

蓮花園仁波切(中)年少時的照片,他右手邊那位就是「大禪修者」。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蓮花園仁波切(中)年少時的照片,他右手邊那位就是「大禪修者」。 圖片來源: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

以上都是不丹,而非藏地的情況。西藏對種種款式的居士披單統稱為「雜色披單」(zen thra),沒有那麼多定義,在家上師或受戒弟子都是這樣穿著。不過,幾位受訪的仁波切都指出,現在一些上師沒那麼嚴格,可能毫無要求便讓弟子穿上披單,故披單已經不代表甚麼。

基本上,多數在家上師都穿著上述白色為主的披單,而底衣則沒硬性規定,通常都選擇佛教常用的紅、黃、白色襯衣;也有一些在家上師披上全紅色披單,而穿著普通在家人的底衣和下裙或褲子。反正不是完整的出家三衣就可以。

此外,薩迦派的高級上師多屬在家人,他們上身的紅黃法衣與僧人相似,下身則是白色裙子;某些傳承中,在家上師全身都是紅黃色法衣,只是下袍的樣式與僧服不同。可謂各處鄉村各處例,畢竟佛經中沒有規範在家人的衣著細節。

下身穿著白裙的薩迦派大寶金剛仁波切(Ratna Vajra Rinpoche) 圖片來源:佛門網
下身穿著白裙的薩迦派大寶金剛仁波切(Ratna Vajra Rinpoche) 圖片來源:佛門網
帕秋仁波切(Phakchok Rinpoche)是達隆噶舉派的領袖,也是寧瑪派秋林新伏藏的傳承持有者,應佛門網邀請而特地拍下這些照片。作為在家上師的他,全身法衣都是紅、黃色,下袍正面沒有摺疊;一般寧瑪派僧人,下袍正面有兩處摺疊,噶舉派僧人則有三處。
帕秋仁波切(Phakchok Rinpoche)是達隆噶舉派的領袖,也是寧瑪派秋林新伏藏的傳承持有者,應佛門網邀請而特地拍下這些照片。作為在家上師的他,全身法衣都是紅、黃色,下袍正面沒有摺疊;一般寧瑪派僧人,下袍正面有兩處摺疊,噶舉派僧人則有三處。
帕秋仁波切下袍背面也有兩處摺疊,與寧瑪派僧人相同;噶舉派僧人則有一處摺疊。總之,僧人下袍共四處摺疊,在家上師只有兩處。(寧瑪、噶舉派內還有不同傳承,法衣制度未必相同。)
帕秋仁波切下袍背面也有兩處摺疊,與寧瑪派僧人相同;噶舉派僧人則有一處摺疊。總之,僧人下袍共四處摺疊,在家上師只有兩處。(寧瑪、噶舉派內還有不同傳承,法衣制度未必相同。)

總言之,光是披著白紅雙色的袍子,並不代表是密宗上師,更不是出家人;剃光了頭卻披著居士法衣,說明光頭只是其個人造形而已。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