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宵亮心燈看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精神——「百喻人間」系列之十

圖:毅仁

(續上期)

原典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經歷日月作小戲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輕。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喻於學問精勤勞苦,作小牛者喻於名聞互相是非。夫為學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方求名譽憍慢貢高,增長過患。

——《百喻經》卷三第四十三「 磨大石喻」 (CBETA: T04, no. 0209, p0549c19-24)

在《磨大石喻》中,有個人很勤勞地磨一塊大石頭,磨了多年,把它磨成了一個只可當作玩具的小石牛,他花了很多的功夫磨石,最後卻只做了一件玩具。 世間一切學問,應要研究思考問題之玄理,廣博通達的知識,更要有一個恰當的目標,步步實踐,而非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佛法的修習亦然,人間佛教的菩薩行,是從佛法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得到身心的充實及利益。釋迦牟尼成佛於人間,中國史上首位博士比丘印順導師深信,佛法應是「以人為本」,畢生探討佛學教理,弘揚人間佛教。

印順導師(1906—2005),俗姓張,名鹿芹,1906年出生於浙江海寧,自幼體弱多病,生性內向,稟承父命研學中醫。導師19歲時,從閱讀《中論》領略到佛法之高深而嚮往不已,經過四、五年的自學思惟,發現佛法與現實佛教界間的距離,因此發願:「為了佛法的信仰,真理的探求,我願意出家,到外地去修學。將來修學好了,宣揚純正的佛法。」1929至30年間,他雙親相繼離世,引發其出家的決心。1930年11月,他於普陀山福泉庵禮清念老和尚為師,落髮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同月底,至天童寺受戒,戒和尚為圓瑛老和尚。次年2月至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求法,半年後受命至鼓山湧泉佛學院授課,禮見了當代的兩位名德長老,虛雲老和尚與慈舟律師。1932年往佛頂山慧濟寺之閱藏樓閱藏三年,期間到武昌佛學院半年,閱畢三論宗的章疏,並第一次禮見太虛大師。後受太虛大師之命,至武昌佛學院研究班指導「三論」的研究。印順導師經常往來於普陀、廈門、武昌之間,自己學習上課同時為同學授課講經。1941年,太虛大師任命演培法師前往四川合江創辦法王學院,請印順導師為導師,學僧們自此以「導師」尊稱之。

1948年,印順導師至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創立大覺講社,卻因國共內戰而停辦。1949年,印順導師移居香港,進行《太虛大師全書》的校對與出版工作,同時出版了《佛法概論》。他又為淨業林住眾講授諸經,明確地表達對人間佛教的看法,認為天(神)化嚴重影響到佛教發展,分別記錄成〈人間佛教緒言〉、〈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人性〉、〈人間佛教要略〉等講學筆記。1952年,印順導師被中國佛教會推舉,經台灣至日本參加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二屆大會,於大會結束後前往台灣轉大法輪。同年大醒法師圓寂,印順導師接任其於《海潮音》雜誌社社長一職,前後共約二十年。1953年將原擬建於香港的福嚴精舍,移建台灣新竹,以作育佛教人才。後於在壹同寺成立「新竹女眾佛學院」,1965年受中國文化學院邀請出任哲學系教授,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入大學任教的出家法師。

印順導師致力佛學的研究及弘揚,講學授課,暇時撰寫佛學論文,著作海量,編輯成三總集:《妙雲集》、《華雨集》、《永光集》。其《成佛之道》為教界常見的佛法概論用書。印順導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近代台灣佛教的發展。

每年的正月十五,大多數的漢傳佛教寺院會舉行上燈儀軌的修持,是一年佛前供燈的開始。藉由燈光,觀想佛菩薩光明加披,破惑啟智。《佛說施燈功德經》提及,於佛前供燈可得四種福報:相貌端正、資財充足、善根深厚、具大智慧。「舍利弗!若有眾生於佛塔廟施燈明者,得於四種可樂之法。何等為四?一者、色身;二者、資財;三者、大善;四者、智慧。舍利弗!若有眾生於佛支提施燈明者,得如是等可樂之法。」供燈據說始於東漢,漢明帝提倡佛教,得聞正月十五日僧人會觀佛舍利,以點燈敬佛,於是命令在皇宮和寺廟裏當天晚上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漸漸形成元宵燈習俗。

《華嚴經》云:「譬如一燈,入於闇室,百千年闇悉能破盡」,佛法的智慧就猶如明燈,能照破愚痴暗障,照亮內心昏昧,照見清淨本性,藉著供燈,點燃心中的「自性燈」,繼而發願以自己的心光,燈燈相傳、光光互照,實踐人間佛教,把佛法的明燈照亮他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