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想要到喜歡──《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

小女孩夏洛特的房間裏有蜻蜓、蛇、甲蟲箱,鳥巢,她喜歡和她的玩偶好朋友小熊布魯諾一起挖土、爬樹,用泥巴做蛋糕。有一天,夏洛特收到了愛德姆阿姨送的禮物──一個精緻美麗的娃娃。

夏洛特就這樣意外地迎接了一位新朋友。娃娃的服飾打扮、興趣愛好似乎與她格格不入。她把娃娃放在自己的房間,但怎麼看都不是很協調。

雖然夏洛特並不想要這個看上去很柔弱的娃娃,但她還是決定讓娃娃走進她和小熊布魯諾的世界,過程中,夏洛特漸漸接納並喜歡上自己的新朋友,還為新朋友起了一個名字妲莉雅……。

建立友誼的核心要素

從不想要到喜歡、從認識新朋友到成為好朋友,繪本《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建立友誼的故事。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也會有類似經歷,比如在學校或其他場合認識了新朋友,但大家初見時感覺彼此很不同,是否應就此封閉自己,將對方排斥在外?抑或嘗試敞開自己的世界,讓新朋友有機會走進來?如何與新朋友建立一段友誼關係?在《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中,讀者可以從一幕幕溫馨動人的圖文中找尋到線索。

繪本中的小女孩夏洛特、玩偶小熊布魯諾和娃娃妲莉雅,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三個角色,其中只有真實的人物──小女孩會說話。她對小熊和娃娃說話,同男孩子們說話,也和愛德姆阿姨說話。而擬人化的玩偶小熊與娃娃只是以神情動作回應小女孩。這樣的處理令繪本在虛與實之間變幻穿越,充滿趣味。同時亦呈現出主次關係,令故事線索更加清晰。讀者在閱讀中自然感受到小女孩是如何與她的朋友們交往,如何表達對朋友的愛與關懷;在接納新朋友妲莉雅之後,小女孩又如何細心照顧到另一個好朋友布魯諾的感受,如何處理她與兩個朋友之間的關係;當妲莉雅受了傷,小女孩和布魯諾如何陪伴與照顧她……。透過優美的圖畫與文字,繪本自然傳遞出建立友誼的核心要素──接納、愛與關懷。

豐富多元的內涵

除了傳遞如何建立友誼的主題之外,繪本亦展現豐富多元的內涵,如:挑戰傳統性別意識。原來女孩子也可以做男孩子們喜歡做的事,和男孩子一樣勇敢;妥善處理新舊朋友的關係,在接納新朋友的同時亦照顧老朋友的感受。因為友誼並非一對一的單一關係;成人對兒童的充分尊重及給予孩子寬闊的探索空間等等。

其中,充分尊重兒童及給予孩子寬闊的探索空間亦值得家長們借鑒。當愛德姆阿姨看見自己送給夏洛特的禮物全身沾滿了泥巴、衣服破爛不堪時,並沒有站在成人的立場批評夏洛特淘氣胡鬧,而是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她說:「真希望我也能用泥巴做蛋糕、可以在空中翻滾,但是我已經太老了。」愛德姆阿姨還感謝夏洛特令娃娃生活得健康又快樂。整個繪本由始至終呈現出強烈的兒童觀點與兒童角度。

文字與圖畫技巧的運用

在運用文字與圖畫技巧方面,作者在細節上的處理相當精妙,前後呼應。例如,小女孩在第一次對娃娃說話時,用「我們」一詞指代自己和小熊,用「你」指代娃娃,表明她和小熊是同類,有共同的愛好與默契,而與娃娃之間卻很疏遠,有著差異與距離。同一頁插圖中,小熊躺在小女孩的床上,兩手枕在腦後,神情與身體語言都表現出輕鬆自在,與坐在甲蟲箱蓋上神情呆滯嚴肅的娃娃形成強烈對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圖畫中娃娃的神情逐漸放鬆。小女孩為娃娃起了名字的細節暗示她從那時起已經將娃娃妲利雅當作自己的朋友;最後,當小女孩再提到「我們」一詞時,詞的內涵已經擴大為包括妲莉雅在內的三個好朋友。繪本中每幅圖畫都傳遞出非常豐富的訊息,值得細細探索。

作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非常出色的繪本作家,在美國繪本界具有重要地位。她的作品曾五度入選《紐約時報》最佳插畫獎。芭芭拉的畫風充滿復古情懷,有評論稱其畫作「彷彿夢一般美麗,穿越了時空,永遠散發魅力。」

繪本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是最溫暖的陪伴。《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沒有絲毫說教,卻自然散發出正向與積極的能量,呈現作者在繪本創作中極為深厚的功力。書中的文字與圖畫藏有數不盡的細節,就留待大小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