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慧淨法師說「淨土宗」的全名,可以稱為今生「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此九個字是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確地標舉出淨土宗的目的是往生淨土,方法是念佛,而最終目標是成佛,更最重要的是今生成就,即得究竟,不待來生,是名「宗」。
但文章一出,隨即有人問道: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是「成佛」嗎?不用再修行嗎?修行不是有「次第」嗎?
其實,之前也有人問: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生活是怎麼樣呢?我簡單地依《阿彌陀經》回應之:「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極樂世界眾生常常到處拜見及供養諸佛,回來就吃飯經行,沒有甚麼「特別」事情做了,生活就是這樣一天一天地過。難道他們真的不用繼續修行嗎?
極樂世界「無修而修,修而無修」的生活
首先,認識這個問題,必須要如是信知極樂世界「是報非化」,如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槃界」,即是阿彌陀佛是「報佛」,真實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是自然無為、無生無滅的境界,超越一切相對待,乃至時空觀念,等無差別,所謂「平等一相」。
至於極樂世界的眾生,如《阿彌陀經》云:「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眾生生者都是自然化生,全部是「不退轉菩薩」,即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必至滅度,證入涅槃。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是生出來自得「智慧高明,神通洞達」,自然進入證悟的「無生法忍」的境界,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本能,佛教稱之為「生得」,或「受生得」,包括上述的「生得慧」、「生得通」[1]等。這是阿彌陀佛兌現第十一願所作的承諾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極樂世界的眾生之中,還有很多「補處菩薩」,即如「等覺」位的彌勒菩薩,並能快速成佛;那快速成佛之後呢,就能「廣度十方眾生」。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但法界眾生的數量是不可思議,若能廣度十方眾生,必須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補處菩薩」怎樣能快速地累積這麽多的殊勝功德呢?
答案在阿彌陀佛的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念佛是最快速、最有效,攝取和積累最殊勝功德的方法,因為這是十方世界諸佛迴施給來念佛、禮佛、供佛的眾生,而這些功德當然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足以廣度十方眾生,綽綽有餘。
阿彌陀佛第二十二願的願文中,「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說明「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的修行,是超出一般尋常倫理,沒有次第的「修行」,可說是「無修而修,修而無修」;成佛就一定會倒駕慈航來廣度眾生,而這種「利他」的功能,叫做「修習普賢之德」。
一句佛號成就「成佛三步曲」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三言兩言,就講完淨土法門的成佛之道,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第十八願),即入必定(第十一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二願)。
曇鸞大師則自設答問如下: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論》言修五門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中就用「速」來形容極樂世界的「成佛三步曲」,並舉出三個願:第十八願──念佛往生,出離生死;第十一願──住正定聚;第二十二願──積累德本,度生成佛。所以,極樂報土沒有所謂修不修的次第問題,一切都是乘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印光大師也有一句名言:「莫訝一稱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一稱」是稱念一聲,「十地」是十地菩薩, 「六字」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意思是:切莫驚訝,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超過十地菩薩!因為這六個字,已經包括了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都包含在六字名號裡面。
「淨土宗」的最終目標是成佛.所以「廣度十方眾生」是「淨土宗」宗旨之一,應知。
[1] 《大乘法苑義林章》謂,非由功力加行所成就之善,稱為「生得善」;任運所得之神通力,稱為「生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