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聖經》的主禱文之中,祈求上帝能夠原諒世人的罪過。而在佛教之中,亦有〈懺悔文〉,把罪的由來及對治的方法,都娓娓道來: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很多人一向以為,人生只有一世。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所以錯誤以為人死如燈滅。今生已過,在死亡的一剎那,一世種種都消失了。所以,他們會做盡壞事。既然甚麼也沒有,沒有善報,也沒有惡報,又怕甚麼呢!?但這一切都是誤解,都是無知。
佛法教導我們,人生不只有今世,也有前世、後世、無限世。我們以為今生做壞事,能一死了之。怎會這麼「著數」?正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是千真萬確的!物質上的一切,包括金錢、高樓、名譽地位等,死後便煙消雲散,但你生前所做的事,所作的業,卻能生生世世,無千無萬世中,跟著你。
你做過的好事,即使是一件小事,福氣都能跟著你;反而,你所作的任何惡事壞事,甚至是只發一個惡的念頭,都有一種力量,會生生世世中跟著你。不要以為當下沒有報應,就可以一了百了。很多時,是等你臨終之時,或者下世,甚至下下世,才報應在你身上。因此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正念、做好事、存善心。
皆由無始貪瞋痴
多生多世所做的惡事壞事,都是由「貪瞋痴」三惡所造成。(詳情可看上一篇文章)但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無始」二字。「無始」詞源來自《淮南子.說林篇》:「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它的意思是指宇宙本身是無開始,亦沒有終結。這思想與一神教(基督教)有很大分別。
基督教認為宇宙萬物是有始有終的。在《聖經.啟示錄》第二十二章第十三節有云:「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現代標點和合本)阿拉法,即是希臘文廿四個字母中,第一個字母,及最後一個字母。意指神是整個宇宙的開始及終結。
但佛教的說法則不同。佛法指宇宙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所以是更接近《淮南子》的說法。
從身語意之所生
這裏所提出的「身語意」,也稱為「三業」。即三個最容易做出惡業的渠道。
身體:即行為動作,我們很容易做出殺生、偷盜、邪淫等邪惡的行為。
言語:即說話,很多時說出妄語、侮辱人的話、謊言、粗言穢語、說是非等說話。
意識:即我們的思想,往往出現貪欲、惡念、愚癡、意淫等邪惡念頭。
而這三種渠道,正是我們要加以注意的地方。因此,作為佛弟子的修行,必從這三方面著手。
(待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