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尋找真實的信仰之旅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與老虎Richard Parker
少年Pi與老虎Richard Parker

近日上畫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故事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家Yann Martel同名小說,該小說曾獲英語世界的重要文學獎,並於2011年由曾執導《臥虎藏龍》、《色.戒》、《斷背山》的李安開拍成電影。

李安一向的電影手法都是影像瑰麗,充滿詩意的;但在優美的畫面背後,卻說出人性深處的種種壓抑、掙扎與角力。《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不例外,表面上是沉船生還者在大海漂流的求生故事,內裡的主題卻是人性與獸性、理智與感情、幻想與現實、逃避與勇氣等等的角力。

故事內容很簡單,Pi成長於印度的法屬殖民地,父親是理性主義者,開設動物園,而母親則是印度教徒兼植物學家。儘管父親是無神論者,Pi卻對不同宗教都有濃厚興趣,同時相信印度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弄得父親不禁調侃他說「甚麼也相信便等如甚麼也不相信」(筆者按:現實中Yann Martel也是同時相信印度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故Pi亦可算是他自己的投射)。

其後Pi家境沒落,父親決定舉家連動物一同移民加拿大(那些珍禽異獸在彼邦可以賣好價錢),但所乘坐的貨船卻在太平洋遇到風暴而沉沒,所有人罹難--只有Pi僥倖跳上救生艇,但同時數隻動物亦上了艇,包括一隻斑馬、一隻猩猩、一隻土狼和一隻孟加拉虎。土狼咬死了斑馬和猩猩,最後卻被老虎所殺,Pi被迫要和這老虎Richard Parker(讀者可上網查Richard Parker的故事,便可意會作者Yann Martel把老虎命名為Richard Parker的深意了),在小小的救生艇上共處二百多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海報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海報

最初Pi處處防範,後來明白到如果要老虎不吃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先行餵飽牠,於是只好不斷釣魚餵飼老虎;Pi是印度教徒故不吃肉,但後來斷糧,Pi也不得不吃起魚來。面對饑饉的恐懼,Pi一方面掙扎求存,一方亦只有把自己交託於神。

經過一場大風暴後,Pi和老虎漂流到一座無人荒島,得到充足的糧食和水,一時有如置身天堂,但Pi卻偶然發現整個小島其實是會吞噬生命的,於是決定再次漂流出海,希望可找到真正可以活下來之地。在耗盡糧食之後,骨瘦如柴的Pi和Richard Parker終於漂流到墨西哥的海岸,Pi被人救起送院,而Richard Parker則自行消失在叢林之中。

沉船所屬的日本公司得知Pi獲救後,派員前往查問Pi關於沉船及漂流的事情,Pi向他們說出上述的經歷,但兩位日本調查員不相信,於是便向他們說了另一版本的故事--沉船後,他和母親、一位廚子及一位幫廚登上了救生艇;漂流期間,因饑餓故,廚子殺了幫廚要拿他充饑,Pi母親不值其所為要阻止他,反被廚子所殺;盛怒之下,Pi亦殺了廚子,靠吃人肉活下來直到獲救(讀者如果有上網查Richard Parker的故事,到這兒便會「恍然大悟」)……兩位日本調查員聽了「真實版本」的故事後,因為同情Pi的悲慘遭遇,故還是在報告上寫上原初那個和Richard Parker一起漂流的故事。

最後,移居加拿大多時,人到中年,安居樂業,有妻有子的Pi,轉頭向聽他憶述漂流故事的失意作家說,現在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問他較喜歡哪一個版本。作家說喜歡有老虎的一個版本,因為聽起來更美好,Pi便說「你選擇了相信神」。

各位讀者,您們又選擇了相信哪一個故事:一個較可信但殘酷,另一個較不可信但美好?還是覺兩個故事不論是好是壞都只是「故事」而已,最終都要「放下」?

選擇第一項,您是一位無神論者?選擇第二項,您是一位有神論者?選擇第三項,您是一位佛教徒?李安選擇哪一項不打緊(雖然個人認為他其實暗地裡選了某一項),重要的是不論自己選了甚麼,也要明白自己的選擇,以及尊重別人的選擇。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