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尋找生命的意義、超越生死的解脫 —— 觀成法師「生命的流傳與還滅」講座開示

觀成法師上月底來到香港珠海學院舉辦講座,主題為「生命的流傳與還滅」。
觀成法師上月底來到香港珠海學院舉辦講座,主題為「生命的流傳與還滅」。

國際觀音寺創辦人觀成法師上月訪港,舉辦一系列佛法講座,讓更多人認識佛法。10月23日下午,法師親臨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講「生命的流傳與還滅」講座。人的生命,總離不開生、老、病、死;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種種苦惱?法師當日的開示,也許給我們一些啟發。

觀成法師表示,每次他分享佛法,第一個大前提是要跟大家討論學佛的目的:「我們學習佛法,斷不是為了『求』,例如求長求名求長壽、求得到佛菩薩的護佑;也不是只為了參加法會、誦經拜懺;而是為解脫痛苦和煩惱,達到究竟常樂的終極理想。」

學佛三個層面:現在、將來和過去

如何做到?觀成法師表示可分為現在、將來和過去三個層面展現:「現在,是要從煩惱痛苦中解脫,活出身心安樂、清淨、利樂眾生、廣結善緣的人生。將來,是要超越三界六道輪迴,不再浮沉於生死苦海,達到究竟圓滿的覺悟。至於過去呢,就是要我們懂得放下、破我執,從人生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惡的不要再重蹈覆轍,善的要積極地進取。」

觀成法師坦言,在三藏十二部中,已提及很多不同方法,可能一生也看不完。法師認為大家毋需要全部逐一細閱,就如要感受大海的味道,你只需用一個杯子,取一點海水就可以了。「好像我們初學佛時候,有讀《心經》、《金剛經》、《楞嚴經》;要脫離六道輪迴,漢傳佛教的天台宗、淨土宗、禪宗、律宗等等都有所指引教導……這些經典,已能令我們嘗到大海的味道。」

隨著文明的進展、教育的普及,觀成法師認為現世代的人對佛法要求,已不只限於感情上的宗教,亦不單是一般人心目中延生、薦亡的儀軌。簡單而言,學佛就是在世人渴望尋求生命的意義,讓我們探索超越生死的「大自在解脫」。

認知在當下世界的位置

當我們了解到學佛的目的、知道自己在當下世界的「Positioning」(位置、角度、崗位)後,觀成法師表示是時候進入今天的主題 —— 生命的流轉與還滅,其實就是佛教中十二因緣的流轉門。「整個世界是四聖六凡,而我們凡人是六凡中的人道,這就是我們的位置。」法師並引用李白一首古詩《擬古》作比喻:「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代表我們凡人只是天地的過客,我們的生命是非常脆弱,人死後就會化為塵埃,回歸土地。這也再次解釋了為甚麼我們要學佛,「就是學習如何超越生死,學習將一切放下。」

三個角度,了解生死輪迴

怎樣去了解生死輪迴的真相?觀成法師認為可從三個角度去探討:

一) 這「我」究竟是甚麼?

二)這「我」的生命如何(及為何)流轉於六道輪迴之中?

三)認識生命的緣起外,必需努力實踐佛法,從修證中,使生死的流轉得到還滅(停止)。

法師進一步表示,生命的源起和流轉是客觀的,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是主觀;主觀的人生,跟客觀的世界乃息息相關,兩者互為緣起,是為因果。透過分析自己主觀的人生,從而了解客觀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研究佛法的基礎。

「我」是甚麼?觀成法師表示可從六根五蘊中去認知。由六根至六塵、六識,合共十八界。五蘊就如《心經》所言「色、受、想、行、識」,構成了我們的生命。當我們未得解脫之道,受制於自己的身、口、意,既造諸善,也造惡業,因而令我們輪迴於六道、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 透過學習佛法,實踐佛法,透過認識六識五蘊,讓我們知道自己是怎樣思想、說話、行動。六識以外,還有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合共八識。而在八識心王中,還有五十一心所,法師將之比喻為一個國會,內有八個「心王」,還有五十一個心的「大臣」,當中有善的大臣,但更多是壞的大臣。法師笑言:「因為善的大臣(心所)只得十一個,比壞的大臣少,所以我們有很多煩惱!」而佛法可改變我們的心念,幫助我們將壞的大臣淨化向善,所以心念是非常重要:「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講座圓滿舉行,觀成法師與一眾嘉賓及出席者合照留念。
講座圓滿舉行,觀成法師與一眾嘉賓及出席者合照留念。

人生中的十二因緣流轉

最後,觀成法師說到十二因緣的流轉,就是把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放在十二個環節裏面,揭示生命中種種苦難的起源和因果關係。而還滅,即是一種覺醒,代表我們改變生死流轉的痛苦。所謂十二因緣,是跨越了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段,分別為無明、行、識(過去世);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現在世);生、老死(未來世)。

觀成法師坦言在短短一場講座中,只能粗略地跟大家講解十二因緣的流轉,「我今天只是告訴大家這個過程,還沒有說到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用甚麼方法,去解決人生中這些問題。」但法師認為今天的分享仍是很好,起碼讓在座的朋友了解到問題的起因,才有機會解決我們人生中種種痛苦。「人生的煩惱,都可在佛經找到解決方法!」法師感恩在座所有學佛或對佛法有興趣的同學及受眾。「佛法令很多人開悟了,不再流轉在生死苦海、六道輪迴。」推而廣之,我們不止要自我解脫,還希望廣度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了。

延伸閱讀:

一念淨心,念佛法門的轉化力——觀成法師念佛開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