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禪修營的體會

帶着忐忑的心情步向東涌巴士站,不知自己能否適應五天的山上生活,很多疑問、很憂慮,同時心中又隱約有點期待,直覺上山後和下山總會有點不同,但有什麼不同卻說不上來。

巴士到達山頂後一片迷霧,有點涼意,一行五十人緩緩的用行禪方式步向山腰。中途只聽到拖著行李箱的輪子聲,低沉而單一,大家都很專注於自己的腳步,與前面的同修保持十多步的距離。下山的路並不難走,中途也曾休息,行程不到一小時,只是筆者對自己的體力一向不太有信心,故疑慮多多,而且往往緊張過度。

經過兩位導師簡短的介紹,整個道場又進了只有鳥蟲大合奏的世界。記憶中筆者已有多年沒有到過郊外住宿。回憶年少時到郊外,蟬鳴和蟲叫、狗吠聲的煩擾和對黑暗帶來的恐懼感,尤有點印象。但今次卻有點不同,也許是老師的功勞,他不斷提醒我們蟲鳴聲是如何的美妙;也許慈心發揮得淋漓盡至的後果,螞蟻、甲蟲和其他不知名的昆蟲全都變得可愛起來,幸好山上是沒有曱甴的,否則筆者也不知慈心會否受到考驗。凌晨和傍晚的禪修,面對單獨回房的經歷,黑暗也不再帶來莫明恐懼,反而覺得它很寧靜而舒服。到陌生的環境而沒有恐懼感,是筆者少有的經驗。

由於是禪修的關係,生活節奏比平時慢許多,生活的片段好像電影的底片一樣可以一格一格的分開處理,看得清清楚楚。第一天還好,第二天筆者覺得有點無聊,想找書看看,但看了一、兩頁,也沒有細看,心情不知不覺已融入大自然的寧靜和和諧中。自己放慢腳步,同時也想盡量投入山上的生活體驗。

城市的繁忙生活使筆者習慣了一次行動要達至多種目的,或是一心多用,心自然散亂和難於集中。但在山上的每次行動,筆者只要做到一個目的,例如飲水,拿外套等。故此,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考慮清楚,每個動作的緩急性和需要性,而且每項事情都很自然的變得較為專注。

當然比較於其他有經驗的師兄們,他們的定力是我們這群初哥所不及的,他們緩慢和處於當下。初見時,筆者以為他們是一群住在古樸大宅中的老人家,常常呆呆的坐在客廳中央,沒有交談,沒有動作,甚至沒有思想。當筆者有需要路過客廳時,也許是自己的行動太快太急,總覺得有點闖進他們的世界,打破他們的和諧和寧靜感。後來,不知是出於模仿還是被他們感染,越來越多的同修,包括筆者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因此豐富了這幅優美而寧靜的畫面。

義工師兄們也不是全然的不動,山上的飲食、清潔、打掃都是他們一手包辦的。無論在準備飯菜、煲水、抹地、洗碗、抹碗碟、清潔廚房,所有事務,他們都在修行,緩緩而專心一致和心無雜念的工作著,每個動作都是必須而簡單。

提起飯餸,令筆者想起每天中午時份便會有陣陣飯香瀰漫着華嚴閣每個角落,有時連鄰近的廻瀾也能嗅得到飯香。無論筆者當時用聲音、呼吸或身體的觸覺作為禪修的所緣境,我的心都不期然的開小差,我的嗅覺總是受到牽引,這些香味令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我稱之為「幸福的味道」。幸福並非必然,是有同修付出努力、時間,我們才可以享有的,更令筆者自覺要好好利用那幾天去學習、體驗,不浪費這次的因緣和合而成的禪修機會。

集體行禪是我們每天必修的功課,老師帶領同學步行三十分鐘路程,到達一個可遠觀東涌市的空曠高地,沿途有充滿草香味的小徑和濕滑地面,故此,同學們必須很小心和專心的行走。行禪的體悟中,除了要小心謹慎外,也領會到生命的流走,就如一步一步的山徑,自己不斷的向前行,山路卻一步一步的往後退,尤如生命的歷史,一刻也不容挽留,就算修行者不動,時間也是不停的流逝,人只可以認真的生活下去,以免浪費生命。

提到禪修,當然上山坐禪是不可或缺的。由於每天都坐上幾小節,熟能生巧;加上大自然的助緣和老師帶領,許多時候大家都容易放鬆下來,心的安定性也比在志蓮坐的時候快進入平穩的狀況。使筆者明白多練習坐禪的重要性和真真正正感受到心鬆下來,身的感覺和滋味,身體變得很輕很輕,手掌部份和下肢似乎與上半身失去連繫,沒有了知覺。平時所用的「出入息念」觀呼吸法,自以為做得很輕鬆,上山後才明白自己很做作,很刻意,以致不到第二天已經出現頭頸作痛,經導師指導後,才明瞭是作意太深,便改用聲音作為所緣境,頭痛的情況便立即得到改善。

每節坐禪之間,或是吃飯前後,筆者總喜歡坐在空地的旁邊望天打掛,抬頭看看白雲的變動,看看會否下雨。山上的天色有變化,陰天、雨天、晴天三者無常的交替着,曾期望能見彩虹,可惜「苦」無機會,期待是落空。現在偶然抬頭望天,身在鬧市中,心仍似乎連接着山上的道場,這算不算是一種「執」呢?

看天的另一原因是可以避免看別人的臉,由於山上是止語的,少看別人的臉是以免別人誤會需要交談。老實說,筆者也未能完全止語,並非筆者忘記了,而是有同修受傷和病了,對於安慰的方式,除了言語外,筆者並未懂得用其他的溝通技巧,但現在回想起來,簡潔的言語也許更有效呢﹗

止語只是外表的寧靜與和諧,但在筆者的心中,不知已對自己或他人說了無數的說話了。到第五天,雖不用止語,我也變得慎言了,說話也簡短了,甚至發現有些提醒或對話是不必要的,事情本身會自我完成,有時無需其他人作出太多的意見。

整個禪修營都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情況下進行,但不知為什麼,筆者全程也睡得不好,整晚眼光光,只睡了兩、三小時。但仍沒有發脾氣或麻怨什麼的,只是如實知見的不去反抗不去拒絕坐禪時昏沉,只是知道,只要瞋心不起,失眠的失望也沒有增加力量,只是午餐後有些昏睡,坐禪時就讓自己睡一下吧﹗沒什麼大不了,就當做逆境禪吧﹗

除了多接受身體的不適應外,心也很感激這個身體。幾天下來,好好的感覺身體的痛楚、疲倦、不適和肚餓的訊息。上山前的擔心,對身體做成不必要的負荷,誰知上山後筆者異常適應天氣清涼和濕度。城市生活的心不斷攀緣外境,身體為此奔走,不斷被勞役的身體和充滿張力的身體,往往因此病下來。如今明白,心的定力直接影響健康。

到了第四、五個晚上,大家分享感受時,真情流露,大都樂意提及不開心的記憶和過往的缺點,大有昨非而今是之慨嘆。同修們很勇敢面對自己習氣的問題,不是只懂逃避、找藉口,而是努力去修習面對困難的技巧和耐力,加強生活中的智慧。

最後,筆者很感激幾位導師為同修付出的時間和心力,解答同學在禪修或生活上的疑難。因為若單靠自己觀察揣摩,禪修的路會進步慢些和有機會走歪路呢﹗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