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到底是何時傳入漢地?為何一千多年來,大德仍然矢志弘揚孔雀法不輟?

佛法原興起於印度,傳入中國首為顯教。密教乃於如來滅後七百年時,龍樹菩薩開南天竺鐵塔,遇金剛薩埵,受灌頂職,秘密法門方傳於世。雖帛尸梨密多羅於東晉初,攜《孔雀經》至建業,為我國咒法之始。現在說此種密法,尚屬雜密所攝。然自唐玄宗時,始有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相繼來華弘揚密法。其中最力者,莫過不空三藏。斯等密法,方是純正有系統之密法。   

金剛薩埵親承大日如來傳授,再傳於龍樹。越數百年傳於龍智,輾轉相傳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諸阿闍梨。於金剛智同時受法的,尚有善無畏傳於一行等。

顯教相承,僅為法的相承,不問年代之相去。密教之相承,乃親承師受灌頂為限,故謂之「血脈」。 諸宗中以如來加列祖中,僅真言教而已。日本真言宗中,依教法次第相承之「付法八祖」,與流傳護持真言密法之「傳持八祖」相對稱。以上是一般對密教自印度東流概略的認識;若遍觀密教各期發展的情形,列表說明:

付法八祖: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

傳持八祖: 龍樹-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

唐密發展   

據密宗經典記載,法身佛大日如來,為十地以上菩薩講授《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在南天竺塔內外分別傳出了「胎藏界」和「金剛界」兩部大法,於公元七世紀,分別為印度高僧善無畏和金剛智所承傳。善無畏、金剛智未在印度廣授,而率弟子不空,於唐開元年間先後來到中國長安,史稱「開元三大士」。

來唐後,善無畏傳胎藏界法給金剛智,金剛智傳金剛界法給善無畏,是謂「金善互授」,從此兩部大法相互交流。其後金、善又將兩部大法傳給印度僧人不空,和中國僧人一行。此一人而傳承兩部大法者,謂之「兩部一具」。不空盡得兩部真諦,而全傳於中國僧人惠果。一行、惠果為兩部一具最當機之大師。   

一行原係天台學人(683~727),為我國密教高僧及天文曆算家。精於禪、道、數學、曆法之學。側重胎藏界,其所著的《大日經疏》,為胎藏界解釋《大日經》之根本論典,稱為《大疏》。故一行實為創造台密之宗祖。

歷為代、德、順宗皇帝的三朝國師──惠果,融匯兩部大法,側重於金剛界,其所創繪的金剛界曼荼羅與金剛密號等,為金剛界理解《金剛頂經》之根本依據。其內涵多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既繼承印密,又別有發展的唐密體系,推動佛教密宗中國化,而成為唐密大法。

東密公認惠果為初祖。在空海(弘法大師)、最澄(傳教大師)回日本,分別創立東密、台密後,其間雖經唐武宗的會昌法難,但一直傳承並發展著。雜密和純密的一些單行法門,和別尊曼荼羅,如「藥師法」、「準提法」、「孔雀明王法」、「穢跡金剛法」、「瑜珈焰口施食法」等流傳至今,純密的金胎兩部大法也傳承了一個時期。

1987年4月3日,沉睡了1113年的中國陝西法門寺地宮,唐密曼荼羅世界的發現,對本世紀我國佛教和唐代考古,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也為沉寂千年之久的唐密文化打開神秘之門,填補了晚唐密宗史的空白,明確了唐密傳承,以及日本東密、台密相應關係。   


唐密復興   

中國佛教在發展過程中,雖分禪教、律性、相、顯、密、多宗多途,但其實質乃混融之佛教。真言密教雖未大昌於中華,而中華佛教能流傳於今日,確賴於真言密教攝持之功。如漢傳佛教叢林現狀:宗門之禪門日誦,大悲咒、楞嚴咒為其主要功課。教門則凡登座說法必須誦咒。律門則毘尼日用,事事皆列真言。淨宗念佛,往生咒必不可少。其餘供佛齋僧種種佛事,用真言處甚多。祈福度亡法事最流行者,莫如焰口經懺水陸等,究其實質內容,則皆真言密教。可說中華佛教隨在皆唐密內容也,其關係重大可想而知。故中國佛教的振興,首在唐密之復興也。[1]


相傳孔雀法在印度盛行甚早

《大唐西域記》卷三云:「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窣堵波。病者至求,多蒙除瘥。如來在昔為孔雀王,與其群而至此,熱渴所逼,求水不獲,孔雀王以嘴啄崖,涌泉流注。今遂為池,飲沐愈疾。石上猶有孔雀趾迹。」

又據《世界佛學名著譯叢》記載:玄装法師至印度之時,《大孔雀經》為七世紀習誦之文,當戒日王未即位前,聞其父死,奔赴王宫,遇諸傳教師舉行儀式,有誦大孔雀經文多,則當時此經之風行可知。


流入中國及翻譯

根據《佛教史年表》及《世界佛學名著譯叢》記載: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羅為王子時,捨位出家,於晉永嘉(公元307)年間來中國,住建康(南京)建初寺,於東晉永昌元年譯《孔雀王神咒經》。此經於317-322年間譯有三夲,尚存《釋藏》、《高麗藏》、《元藏》、《明藏》中。

《釋藏》中亦有一《孔雀經》,據云為鳩摩羅什所譯。

至公元516年,扶南(今高棉)三藏法師僧伽婆羅至中國,譯《佛說孔雀王咒經》,譯筆既劣,間有錯誤。

至705年,義淨法師又譯《佛說大孔雀咒王經》。淨本雖自稱譯其全文,遂不免有省譯或意譯之事。

其後三藏法師不空亦有新譯本,名《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此本與其謂譯自原文,實為校正淨夲,時至今天,廣為應用。

不空大師於天寶五年(746年)住淨影寺,適天乾旱,帝敕於內道場修《孔雀法》,祈雨三天果驗。帝賜號:智藏,並賜紫袈裟等。此後唐朝皇室甚為重視此經,廣為修法,不讓流落民間。


此後流行至日本

自空海大師強調《孔雀明王經》之護國德性以來,即為日本真言宗所重視的經典。尤其《廣譯流》以之為無雙大秘法,為鎮護國家的大法之一。

查日本歷史紀載:

908年夏,遇天久旱,聖寶尊師率三十二僧眾,於神泉苑修孔雀法祈雨。

927年十月,日僧觀宿於承香殿,修孔雀法以禳怪物。

960年五月,日僧寬空於仁壽殿修孔雀法以息災。

其後多用以為祈雨息災而修此法。其中最著名者,為小野的仁海法師,屢修此法而皆驗。至十一世紀,孔雀法擴及現世利益,以祈福、消除天災、除疾延命等功效而盛行。


台灣弘揚此法

緣起乃由賢頓老和尚拈出。有苗栗慈光寺慧寬比丘尼,身患重疾幾危,幸遇佛母孔雀明王大法,讀誦再三,不久旋癒。見如法師聞之,向賢老請法後,依之修持,宿年胃疾也癒,信之篤誠,志弘此法,以拯眾生苦厄。

1984年台灣北部年餘乾旱,見如法師發心四十九天修孔雀法祈雨,越六日旱象解除。爾後屢修此法,深感本經現感現應,殊勝異常,發願戮力弘揚,利益娑婆世界更多苦難眾生。

由於此經漢語誦本已在中國失傳,經中古字甚多,咒語多而長,讀誦甚難,見如法師遂發願重新排版校對,并採用長短音的讀法,把經中引、合音分别改用符號。其間得莊錫慶教授發心將咒文用國語、日文、羅馬分别注音,以利讀誦。前後經歷十餘年,才有初期的「開成版」誦本問世流通。
 

面向國際

見如老法師弘揚孔雀法三十餘年,歷盡艱辛勞苦。晚年得到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中院流的融永阿闍梨,及著名的悉曇梵文林光明教授,兩位相助為孔雀法之顧問。

於2010年正式完成孔雀明王經重新編校的艱巨工程,並標示出以國際拼音讀誦梵文的課誦本。開成寺僧眾也重新錄製了音質清淅的唱誦光碟。

随後禮請高正中製片與何志揚導演,將見如老和尚這一生,如何把失傳千年的孔雀密法再度重興,及孔雀經大意拍攝成電影《第七種色彩》;並為經文唱誦CD配上字幕,製作成影音光碟,至今已確立了孔雀法的國際定位。

(待續)


[1]以上資料源自見如長老著作《佛母大孔雀明王導讀》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