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的地方,另類的對話,傳入耳中,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你叫甚麼名?我是39號!你沒有名字的啊!我叫39號!問了好多遍,老人家依舊是同樣的答案。聞者無不開懷大笑,筆者差點克制不了,轉頭去看他是誰?心想納悶怎會有這樣的人,這是老人居住的場所,入住的都是失智,聽覺能力差,又或是失去自理能力的長者。不難去理解為何老人會錯把病床號碼,當成自己名字。
另一邊,剛排了便的女孩,要求幫忙更換尿布。得到的回答是,這裏有更換尿布的時間,你排得不是時候。況且現在要派午餐了,吃了飯就差不多時間了。試想想,讓一位三十來歲,出生於九十年代的女孩,忍受著被排洩物黏著的惡心,還要若無其事的張口吃飯,真的情何以堪。女孩淚眼汪汪的望著筆者,悶悶的說了句,我都時日無多了,為何還要這樣對我。
有時也能碰上難能可貴,兼有耐心善良的。她正在耐心的餵食老人,老人家胃口不好不想吃,她沒有不耐煩,甚至耐心的誘導。你看你這麼瘦,要多吃一點,不然沒力氣,老人也就聽話的張開口繼續吃。
經典中記載[1],有次波斯匿王在靜坐時,在思考甚麼是「愛己」?甚麼又是「不愛己」的行為?國王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所謂身口意行善,遠離諸惡,是愛自己的表現;若身口意行惡,作諸多惡行,是不愛自己。國王有了這樣的體悟,就去請教佛陀。
佛陀讚歎國王的體悟是正確的,若一個人以四種兵——象、馬、車、步兵圍繞守護自己,這樣的做法不可名為「愛己」。若此人身口意行善,外在雖沒有四種兵的守護,但是確實達到內護。內護的力量實則比外護強許多,也是愛護自己的行為。佛陀接著說了一首偈頌:「若人欲自護,當護身口意,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不護三業者,邪見及眠睡,障蔽諸善法,隨從於惡魔。則為自毀傷,是以應自護,修定及智慧,常念佛所教。」自護就等於時常守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修習善法,兼具慚愧心。沒有守護身口意業的人,內心充滿邪見及愚癡,障礙作善法的因緣,當了惡魔的隨從,自己毀損傷害。應該守護自己,修習禪定與智慧,常思念佛陀所教。
守護好自己的身口意,就是保護好自己,無論在外將自己武裝的如何嚴密、強悍,那都將是徒勞。論中有段文,值得我們謹記:「諸業因時可防,果時無可如何。是故諸佛常於因時,教化說法,不如閻王,於果時方化訶責。[2]」行善或造惡都在因,等到果報來時,就無法改變甚麼了。諸佛都是在眾生還未造惡時,加以勸諫教化,為之說法。若不在因時就開始行善,與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馳,那就只好等到惡果出現時,受閻王訶責了。
延伸閱讀
「佛教院侍工作讓我見證人的轉變、昇華。」定培法師分享院侍工作日常
[1]《別譯雜阿含經》卷三(五六經)
[2]《成實論》卷八〈三障品 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