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嫌命長生店──不是影評

《嫌命長生店》是一部法國卡通片。這不是影評,我祇是從輔導員和社工教育者的角度,分享我的感受和領會。影片內容講述某城經濟長期低迷,全城人皆低沉抑鬱。每四十分鐘有一名市民企圖自殺,當中有20%自殺成功。「嫌命長生店」老闆三島,是由父親手上承繼這家售賣自殺用品的商店。三島的思想從少便非常負面悲觀,連孩子也以輕生的梵高和瑪麗蓮(夢露) 為名。

三島一直為家族生意能在低迷的市況下依然其門如市而感到驕傲。直至一天,上門送貨給一位年邁長者。長者在他眼前急不及待服下毒藥,立時離世。三島眼瞪瞪望著死者,還有一張又一張他年輕時溫馨的家庭照片── 一瞬間,三島崩潰了。回家後,他萎靡不振,太太便為他找來心理專家給予治療。專家重複唱著一闕歌詞:「如果人生是快樂的,我們應當一早就知道。」明顯地,專家未給予三島生存下去的希望,卻為病因作出精闢的分析:三島的財富,建基於顧客的無望和死亡。三島由父親承受這間「嫌命長生店」開始,便要勉強自己對顧客的痛苦麻目不仁;但作為血肉之身,三島也有感覺和情感,日積月累的內心交戰下,三島釀出精神分裂症來。專家給了三島一個診斷(精神分裂症)、一帖藥方(兩星期休息),並收取了三百多元歐羅為診金。這個我認為是深具涵意的隱喻。

在現實生活中,醫生能給予病人的通常是「症狀的名稱」,而令病人康復的卻往往是病者重新愛惜自己身心靈:好好放下執著、多與家人朋友悅意地相處和交往、日常工作能跟隨內心善良的呼喚。除了三島每天活在心靈交戰之外,屠夫們不也是為了工作,天天要置牛羊豬馬魚於死地?要是他們讓自己有感覺的話,他們想必每刻皆受到煎熬了。

從事文職的朋友又是否沒有內心的掙扎呢?啊!作為老師的我,偶爾也有種怪怪的感受。還記得有一年,我任教社會工作學系一門有關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課,同學們課堂上坦誠相向,誠懇地分享自己成長中一段一段重要的片段,跟家人的齟齬,和在學習上的困境;最教我感動的是小小年紀,能夠彼此同情鼓勵。其中一課節,他們為一位患病的同學一起跪地禱告哩!我給這群學生打了很高的分數。在學期終結時,學系的評審委員會 看見這份「高分數報告」都張口結舌。這群年資甚高的老師們,祇一味懷疑分數是否過高,卻半句也沒有關心學生到底「成長」了甚麼。最後,礙於這群德高望重的前輩的勸告,我祇好把所有同學的得分調低,以滿足制度上的要求。事過境遷,我仍會想到:假如當日學生拿到本應有的學分的話,會不會讓他們在迷惘的大學生涯之中,加添一點信心和希望?究竟龐大的評分體制,在褒獎甚麼、打壓甚麼?

猶如「嫌命長生店」裡每個角色都沒有惡意,但囿於社會經濟不景,大家都處身在無奈之中。回望我們的工作崗位,在既有制度之下,時時刻刻在做善業、惡業和非善非惡業。我們每天的工作,可以點燃生命的亮光,也可以直接或間接把失望邊緣的人推向悲傷幽暗的角落。人身難得,出現於我們周圍的人,跟我們生生世世都有著說不出的因緣。但願我們可以為自己增加一分正念,為別人加添點點希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