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如果我們安住在需要中,便能與恐懼共存,感到安穩有力,再也沒人能推倒我們!

上文探討了如何找到內心的需要。此文探討為何找到需要那麼重要?從過去多年的學習、分享、交流以及生活實踐中,我領悟到下列幾點:

連結人性   生起慈悲接

女兒思齊剛進大學那年,遇上一位不停說粗口的同學,她形容與那位同學相處,像是與外星人相遇,搭不上嘴,難以溝通。她視說粗口是很不尊重的行為,認為不停說粗口的人其身邊的可能都是不太正派的人,她因此感到不安全、疏離、煩厭與孤單。我跟她一起去探索她的需要,發現尊重、安全、歸屬感、接納和溝通是她當下的需要。我們又一起去探索那不停說粗口的人之需要,發現對方需要認同、接納、肯定、重視、溝通、歸屬感和安全感。看到自己和對方的需要時,女兒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我竟然與說粗口那人的需要一樣!」表面上大家行為大相逕庭,但內裏的需要都一樣!她接著說:「我開始同情那說粗口的人,他要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我也開始看到我很幸福,因我能以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要。我對他多了同情,多了接納,內心有一份力推動我去幫助他。我之前的疏離、孤單、不安全等感覺也減少了,內心舒服了許多。原來看到了彼此的需要時,會放下判斷,生起慈悲和了解。」

另外,我有一位朋友在找到自己和對方的需要後說:「我發現我以前只看事,而沒有看到人,如今知道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後,我多了同理和關心,我會說話謹慎一點,收斂自己的情緒,別亂作發洩。」

在需要層面,我們與人性連結,產生慈悲,接納和包容。

找到需要便能找到更適當的策略

知道自己的需要,我們便能對應需要來找更適合的策略。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在行為、思想、情緒上作反應,而沒有探索自己內心的需要,我們因此所做的未必能對應內心所需。譬如,某人發怒,他發怒的原因可能是過度疲倦所引發,也可能因為在事件中得不到尊重所致。若是前者,他的需要是休息,那麼,他要做的便是去找休息的方法。若是後者,他的需要是尊重,那麼,他要做的便是找對應尊重的策略。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明白理解便是

有人曾問:某些情況下我們有些需要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那麼知道需要又有什麼用呢?是的,有些需要我們無法得到滿足,不過,很多人都經歷到單純地了解到自己的需要,已能讓自己感到釋懷、放鬆、或踏實了。明白理解是愛的基礎。了解自己未能滿足的需要,如能陪伴因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感受,是愛的表現。

連結需要  有力

2017年9月,我在印度接受非暴力溝通的培訓時,導師Aniroddha讓我親身經驗到,若能安住在需要中,我們可以像泰山般的安穩。Aniroddha叫我出來做示範,他叫我坐金剛坐,他站在我面前,雙手按我雙肩,把我一推,我隨即後仰倒地。Aniroddha身型體重兩倍於我有多,所以他推倒我是輕而易舉的事。第二次,他同樣推我,不過,他叫我深呼吸,並將意識放到丹田。這此他不那應容易推倒我。第三次,他依然推我,這一次,他吩咐我雙手托著他的手肘,眼睛沿他的手臂肩膀方向望到二千米以外的地方,有多遠便多遠,同樣深呼吸,氣聚丹田。他推我,我紋風不動。第四次,跟第三次一樣,不過他忽然怒目瞪眼,向我大罵:「妳是一個大笨蛋!」我心生反應,立即倒地。第五次,跟第四次相同,他同樣大罵,但他指示我聽到那罵人的話時,不要理會那些話,而在心中重覆念著自己的需要,將意識放到需要上。我氣聚丹田,眼望千里,心念:「我需要尊重!我需要尊重!我需要尊重!……」他推,推不倒我;再推,我穩如泰山。

接著,他叫了五名男學員出來,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排成一列,像火車車卡,每個人搭著前面那個人的膊頭,一起來推我,我如是在內地心念著需要,意在丹田,眼望遠方,六個男人,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竟推不動不到一百磅體重的小女子!多麼是震撼!令人安穩的秘訣就是安住在內在需要和氣聚丹田!

最近,我再次在另一角度品嚐到安住需要的穩固。那天,我被恐懼籠罩,幸得Timothy(梁玉麒教授)指引,他叫我重覆地說出我早前定下的願景,我依隨而行,說:「給人感到受重視,感到安全,有家一般的溫暖,活出自由,成為真實的自己。」我重覆地念了三次後,感到豁然開朗,恐懼幾乎消失!我當下解讀不了這經驗,及至兩天後,早上醒來,忽然明白我所說的願景──重視、安全、溫暖、自由、真實,它們不就是內心的需要嗎?

安住需要中,能與恐懼共存,感到安穩有力。

找到需要,讓人感到放鬆、釋放與安穩,幫助我們找到更適合的策略,在人性層面與人連結,產生慈悲、理解與接納,使人更有力量。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