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uddhistdoor.org/bdc-files/uploads/2025/02/wellness-3318709_1280-1024x682.jpg)
沒有彌陀真實功德的眾生,是沒法得生「極樂無為涅槃界」
極樂世界的境界實在太高了,所謂「無為涅槃」,即是佛的境界,是阿彌陀佛以「如是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唯佛所居的處所,如善導大師言:「極樂世界,是報非化。云何得知?《大乘同生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由此可見,「隨緣雜善恐難生」 – 沒有阿彌陀佛真實功德的眾生,豈能得生、見佛得忍?眾生怎樣可以取得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從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釋尊宣告明言:「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亦即「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同一念佛,無別道耳!
就淨土法門來說,諸罪障之中,疑障最重!祖師菩薩言:淨土法門是「以信方便」,「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 (乘第十八願),便得往生彼清淨土」;如《無量壽經》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反過來說,然而有人不明信佛不可思議智,猶信罪福等天人福善,試圖憑自力修三福或諸功德等,乘第十九願,求願往生;縱使得生,含華未出,華內三障,以疑惑佛智故。又如《無量壽經》言:「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以上上之法(專稱彌陀佛名)救度下下之機(五逆十惡謗法)
佛弟子們不察佛力和自力之大小,故有利害、得失之別。釋尊在《觀經》下輩生文,盡顯彌陀願力弘深,以上上之法(專稱彌陀佛名)救度下下之機(五逆十惡謗法),能使稱佛名號的愚惡凡夫,仗名號功德力,成為「善男子、善女人」,云:「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釋尊在《觀經》下品下生文直言:「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釋尊所說「十念」,說明「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具足阿彌陀佛第十八「念佛往生」願願文所指的「乃至十念」,即獲得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作出的誓諾 –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今阿彌陀佛已取正覺,而現在說法,當知重願不虛,豈有不得生之理?
《觀經》下品下生文續言:「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五逆十惡的凡夫得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不是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嗎?此矛盾如何拆解、釋疑?
如何拆解、釋除天下最大的疑惑、最難的謎團?
這個疑惑、謎團先由曇鸞大師拆解,在 《往生論註》卷上結尾提出所謂「八番問答」,問得刁鑽,答得精彩,尤其是「三在釋」- 「在心、在緣、在決定」,所舉譬喻,發人深省。問答中,曇鸞大師指出較量逆、謗二罪,說明:以淨土法門來說,逆罪比疑障更重。
其後善導大師在 《觀經四帖疏》云:「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不得生」是方便抑止,「還得生」是真實攝取!
續云:「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雖得生彼,華合逕於多劫。」犯五逆、未謗法者,先抑止而後攝取,但是「胎生」!
續云:「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不得聽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除此以外,更無諸苦。《經》云:「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也。應知。雖在華中多劫不開,可不勝阿鼻地獄之中,長時永劫受諸苦痛也。此義就抑止門解竟。」
兩位世尊悲智雙運,度盡九品凡夫,十方眾生
兩位「神級」祖師是菩薩再來,深知佛意,以「道業輕重」、「抑攝二門」,破解此天下第一疑難,充分顯揚兩位世尊悲智雙運,如來大悲願心,讓我們得知自己罪業障重,同時讓我們感到如來悲智弘深,不但不譏諷、嫌棄,而且體諒、包容我等愚惡罪苦眾生,令人感動。
善導大師雖說在下品下生文釋「抑攝二門」,實是通於九品文,亦即是釋迦世尊在 《觀經》先說定、散二善,表面上說「迴此二行,求願往生」(乘第十九願),內裡上說「縱使得生,含華未出」(胎生),引導願生者回心轉意,望向阿彌陀佛以名號攝取,蓮華化生的第十八願,皆得念佛往生!
善導大師在《般舟讚》言:「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又說種種方便,教門非一,但為我等,倒見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廣義來說,「抑攝二門」實是通於釋迦一代時教,唯說彌陀願海!
可知釋迦如來說定散二善、八萬四千法門等,皆是方便;唯望我等無力修行的凡夫,發起「無上信心」 – 三心正因,念佛正行,回歸淨土,諸佛之家!結論是:「愚哉! 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意即:切勿以自力或自他二力求生淨土,只得小利,局部、部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