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邪見之人!談《增壹阿含經》之正邪聚會之別

(圖:網上圖片)

佛學班同學問到,師父現在是末法時代,我們要如何知道甚麼樣的言說,是出自正法,可以依法而行。一般會回答,只要是說法不離開緣起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不只是佛法的三大真理,同時也是我人深入佛法,隨佛學習修行次第的過程。在街上,還真的碰到過,巧遇初入佛門之人,拿著一本書籍,詢問可否將書視為佛學入門?筆者回答,我們都會謹慎,佛法是那麼的浩瀚,人體大腦記憶空間卻是有限,需要查一查,尋找此書「出處」,然後加以對照,看看有無增補缺漏等。那麼要是在人與人之間呢?如何在此人的言談舉止中,去辨識此人是否有正知正見,或是已被邪見滲透而不知?

在經典中記載,佛陀詢問比丘們說:「若有人在邪見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1]」若有人是邪見之人,要如何分辨此類人,他們會有甚麼表現,相似之處或者樣貌與特徵呢?比丘們讚歎佛陀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尊,希望佛陀為他們開示,令他們能依照佛陀所說而奉行。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邪見類的人,從五個方面可以觀察得知,如說:「云何為五?一、應笑而不笑;二、應歡喜時而不歡喜;三、應起慈心而不起慈心;四、作惡而不恥;五、聞其善語而不著意;當知此人必住邪聚。若有眾生住邪聚者,當以此五事知之。」將以上第一及二點視為:身、心方面不真實者(虛偽)。在與他人往來共處時,「身」故作姿態,在應該微笑的時候,卻不微笑;刻意隱藏自己內「心」,在應該歡喜愉悅時,卻不歡喜愉悅。而第三及第四點可歸類為,在對待他人的心態方面。在應該幫助他人,慈悲善行時,卻不會去做;在造惡犯過失時,也不會因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感到羞恥,更加不會起慚愧心。第五點是當聽到善意的、符合佛法的言說時,態度是滿不在乎,也不會放在心上。佛陀接著說到,若與以上五點相反,那就是有正見之人。

如上佛典所說,過於裝飾、掩蓋自己,久了就會迷失、無法看清真實的自己。尚且無法覺察出自己的過失,更何況積極去修善呢?猶記得多年以前,初次到佛學院報到,學長指導在大殿內行走要注意,腳步要走直腳,那時心裡就在納悶,這其中是否有些什麼含義呢?學長解釋說:「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2],也印證了佛陀所說的,我們不需要裝飾外表,而能離諸諂曲,是修行道上的一大助緣。


[1]《增壹阿含經》卷27〈邪聚品 35〉(1經)(大正2,698c6-699a2)

[2]《維摩詰所說經》卷1〈菩薩品 4〉(大正14,542c15)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