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使如來正法久住,不令其沉沒?談《雜阿含經》中之五因緣具足

眨眼間,一年一度出家僧人之「結夏安居」悄悄來臨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多了一項跟隨老師一起上課。離開佛學院以後,就很少有機會聚集這麼多的出家僧眾,一起學習經藏。更難能可貴的是,深入三藏之餘,還可以學習到老師在讀經以外的生活體驗。這點加強了筆者修行的力量,以面對這五濁惡世。課程特意為初學者又或是剛入佛門的僧人而設──由小家庭進入大僧團時的彷徨感覺,又或因為身邊無同參道友需獨自修行之士,如何才能不放逸,精進不懈。

離開學院也一段日子了,也不能算是初出家,現在還能得到善知識的循循善誘,真的幸福感滿滿。師長在課程中,引用了多部經律論藏,其中「如何令正法久住的經典」是筆者感受最深的經典,現與大家分享。

在《雜阿含經》中[1],尊者摩訶迦葉請問佛陀,是甚麼因緣使令,先前制戒少,清淨修行的人多;然現在制戒多了,樂於修行的人卻漸少呢?佛陀回答說:「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眾生因為生存在五種污濁的狀態中——命短、煩惱熾盛、時節不佳而災害瘟疫多、眾生多行惡、邪知邪見盛行。五濁令眾生行惡多,善法退減,而不樂於清淨修梵行。佛接著譬喻說,如劫欲壞時,如來正法(真寶)本尚留存世間,然相似法(偽寶)的普遍盛行,使到如來正法滅去。如來正法是不會被地、水、火、風界等自然災害而能毀壞,但是在碰到諸多惡眾生出世時,這些人好行惡,不修善,把不是正法倒說為正法,正法被說為非正法,非戒律說為戒律,戒律說為非戒律等顛倒行為。正法遭到種種看起來像正法、假冒文句詞義,逼迫正法,使到如來正法因此而滅。

佛接著告訴尊者摩訶迦葉:「迦葉!有五因緣令如來法、律不沒、不忘、不退。何等為五?若比丘於大師所,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若法、若學、若隨順教、若諸梵行,大師所稱歎者,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迦葉!是名五因緣如來法、律不沒、不忘、不退。」要令正法久住,僧俗四眾弟子須對以下「五者」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正法才不會衰退。「五者」如下:

一、佛(大師/導師);

二、法(佛法/法義);

三、學(戒律/修學);

四、隨順教(教授/定);

五、諸梵行,大師所讚歎者(清淨的修行人/僧團)。

恭敬、尊重、下意供養、依止而住以上五者,能使如來正法久住,不令其沉沒。欲令正法久住,必仰賴於四眾弟子的通力合作。

延伸閱讀:

學佛的起點是皈依三寶──但令正法久住


[1] 《雜阿含經》卷三十二(九〇六經)(大正2,226b25-p227a1)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