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如何知道是聖者!談《中部》之思察經

她們都很相信阿伯,並稱他為「聖佛」,說他不為名利,只是用心救人幫人。傳說有些人,舉凡工作上,感情上出了狀況,都會請他出手相助。每當有轉機都會認為是聖佛顯靈,護祐眾生,接著那些被幫助過的人,就會很死心塌地追隨護持阿伯。知道阿伯這個人,是在阿蓮病床邊的餐桌上。猶記得當時她把阿伯的一張小畫像,跟觀世音菩薩像平排擺放,而引起筆者好奇。

阿蓮雖入院已數月,對於出院仍然遙遙無期,令尚有許多心願待出院才能完成的她,每天都緊皺眉頭,憂憂不樂。直至在她臨終之際,都希望阿伯出手,幫忙她度過這次的難關。據她說以前阿伯時常出手幫她,讓他過了很多難關。當然,阿伯這次沒有出手相助,使得她最終還是撒手人寰。

如何辨別正教正法,或是邪教邪說,這有助於我們一方面尋求心靈的寄託,能接觸到正派的宗教,而又可以避免一味的「盲信」。籍由修習正法,徹底解決生死問題?時常聽人說,解脫者的境界,唯有已解脫者能辨別,但依照今日所舉的這部經來看[1],是可以根據故事中,佛陀提供的另一渠道,以聖者應有的精神以及風範或特質,透過眼睛看與耳朵聽的觀察、驗證、識別,加上參照經典上對聖者的描述,來檢證是否聖者。

經文中提到檢擇聖者之標準如下:

此等眼與耳可識之穢污法,如來有耶?或不有耶?……此等由眼與耳可識混雜之法,如來有耶?或不有耶?……由眼及耳可識純淨之法,如來有耶?或不有耶?……此尊者遂行此善法,為長時耶?或暫時耶?……此長老比丘為有名、有稱譽者,彼可能有此等過患耶?……此尊者為無畏而節制〔自己〕耶?或此長老非為有畏而節制〔自己〕耶?由脫離貪欲根,由滅盡貪欲,於欲不親近者耶?……實此尊者,或于眾中住時、或獨住時,於其處,無論幸福者、不幸者,或於其處教眾者、從物欲者、不為物欲所污者、此尊者對彼不以為(不幸者,受教者、從欲者)而輕蔑之。我從世尊面前聞此、面前領受:「我為無畏而節制〔自己〕,我非為有畏而節制〔自己〕,由脫離貪欲,由滅盡貪欲,於欲不親近之。

以上所述說,全然正覺者的言行,必然無任何的污穢,言行舉止不會時而雜染,時而明淨的間雜情況出現;純淨無瑕的言行及持久的逐行善法,非為短暫斷續。不為名譽利益,不害怕、顧忌,且無畏而節制自己,無論是獨處或在大眾中,都遠離貪欲,不與貪欲煩惱共處,不為貪欲染污。

隨著動蕩不安的世間,世人求取現世心靈安穩,來世得生善趣者日愈增多。佛教需靠身體力行去實踐,沒有快速輕鬆之道,此經乃佛陀教導弟子,如何辨別正邪教派,教義的聖者,共勉之。

延伸閱讀

善知識如滿月!談《增一阿含經》中善知識對修行人的重要性

具八德的善知識具有五種功德


[1]《中部經典》卷5(47)《思察經》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