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如何去除心理上的睡意?──被人忽略的淨土經:《般舟三昧經》(十)

(圖:Pixabay)

上文提及,常行三昧法門是以行動為主,而在《般舟三昧經》裏,提及的修行方法,要求修行人九十日不休息,不睡眠,要長期站立,進入各種修行。這種苦行式的修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甚至連決心堅定的修行人,都因此把身體搞壞了。不但修行失敗,還要賠上健康。

但佛陀會不會想我們的身體受傷呢?他自己都曾受過苦行的結果,當然不想我們重蹈覆轍!現在,我們嘗試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要分析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這個所謂「不休息」的要求,並非《般舟三昧經》首次提出。在其他佛經之中,都有類似的要求。例如《雜阿含經》卷十,有以下一段:

「若當比丘守護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覺悟精進,觀察善法,樂分別法,樂修梵行,離於睡眠,心不疑法,斯有是處。」

這裏提及離於睡眠,是否不可以睡覺呢?佛教認為,睡眠是五蓋之一,此五蓋為「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離開五蓋,不能沉迷於其中,否則難有所精進。

因此,修行人在時刻都要保持覺知,保持思想光明,即使在睡覺的時候,都要在修行的狀態之中。離於睡眠,即是離開睡眠的沉迷之中。人是必須要睡眠的,但不要因為睡眠,而放鬆了身心,讓貪念亂飛,而是要時刻警覺。

那麼,《般舟三昧經》的「除睡眠」呢?是否有同一樣的意思?

筆者在此介紹一本,由法鼓文化出版的書給大家,是由佛教學者覺心法師所著的《《般舟三昧經》「除睡眠」之研究》。法師用了整本書的篇幅,以不同角度去研究「除睡眠」這一個問題。

例如,法師引用一位外國學者Paul M.Horrison 對《般舟三昧經》的英譯,與現存支婁迦讖的中譯本作對比對。

覺心法師指出,經上所指的「睡眠」與「睡臥」,在英文翻譯為sleepiness,即是睡意,是屬於心理狀況,而不是實在的睡眠。而「除睡眠」及「除睡臥」,則譯為eliminating sleepiness,即是去除心理上的睡意。

如果根據以上的解釋,就更能夠合理地解釋《般舟三昧經》對修行者的要求。九十日除去睡意,要專心一致修行,每時每刻都要進入警覺的狀況。而除去睡意的方法,最直接就是睡眠。只要有足夠的睡眠,便有精神繼續修行。這就更符合剛才《雜阿含經》卷十提到的「離於睡眠」。

可惜的是,《般舟三昧經》屬於初期大乘經典,原典早已佚失,雖然多年來,共有四個中譯本(原本翻譯過七次)及一個藏文譯本,但始終不是原典,不能一睹原文的意思。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