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近兩年。每天新聞都報道著各地的感染、死亡數字,不是增加,便是反彈。這些負面消息讓人類時刻都感受著「無常」,直接或間接地體會生命的可貴。不過,剛圓滿結束的東京奧運會像世界的「開心果」,為全球帶來正面、積極、勇敢、堅持、團結及樂觀的信息,驅散疫情的陰霾,使各國人民雖保持社交距離下,依然能夠心連心、共同欣賞精彩的賽事,為運動健兒喝采加油。
這個延遲一年的東奧終能成功舉辦,可謂困難重重,不止主辦國要面對種種的問題,參賽的運動健兒亦要面對極多的不穩定因素。然而,許多振奮人心的故事卻出現在東奧的比賽場上,每位運動員憑著堅毅的意志、充足的準備及卓絕的運動技術,不論最後有否站在頒獎台上,他們出色的發揮都在全球的見證下,已經充分表現出「奧運精神」,讓人佩服不已。每位健兒汗水背後的努力,使筆者深受感動,深覺「奧運精神」不就是菩薩修行的展現嗎? 菩薩發菩提心,誓度眾生離苦得樂,藉自利利他的實踐,求證無上正等正覺成佛,雖說成佛的過程上比運動員訓練的過程漫長艱難,但兩者的精神卻是鼓勵著學佛同道,人間生活處處都是修行的環境,不論自身修習,或是見證他人努力,都同屬「多聞熏習」、「聞思修三慧」的機會。
菩薩的自身修習或度化眾生,都應憑著智慧來調適不同的修行方式,以應對不同環境及根器的眾生,猶如東奧選手的技術或心態調整。悉達多太子成佛前,初時跟著苦行林的修行者,修習苦行。但是悉達多太子經過思考後,認為「苦行」是折磨身體,不符合因果關係,「苦因」怎可能得生天之「樂果」呢?因此他離開苦林行;後來,悉達多太子又跟隨阿羅邏和鬱陀羅修習禪定,並在尼連禪河靜坐,以刻苦的方式修行。六年後,悉達多太子發現這種「類苦行」的方式,依然幫助不到自己解脫生死,最後放棄這種方法,而是尋求一種「中道」的方法,最終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道。從佛陀的故事中,現代的我們也許未必理解當中的過程,但東奧的一些選手卻有類似的過程,他們曾經也長期以一種既定方法訓練,卻得不到顯著的進步或突破「瓶頸位」的情況,當他們透過沉澱,思考轉換或調整訓練方式、心理狀態,最終他們都能突破自我,突飛猛進,最終摘下獎牌。法國柔道選手Teddy Riner曾經在世界級賽事贏下不少的金牌,並取得連勝154場的比賽記錄,直至2020年才被打破,連敗兩場。Teddy面對兩次的挫折,他未有自怨自艾,反而改變了訓練模式、改變了心理狀態,憑著這些調整,他獲得了東奧男子100公斤上級銅牌。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疫情下,許多人都面對各種困境,如能夠運用思考環境及自身的條件,作出調整改變現狀,是否比一味以「蠻力」、「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方式面對生活較合適?這種調整不代表放棄,而是運用智慧、策略的堅持,因為目標仍然如初,堅持的過程需要的是正確的改善方式、能力提升,方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這正正是「奧運精神」。
菩薩的修行,持續力是精進,也就是成功運動員的堅毅,不放棄、不退卻,全力以赴的精神。菩薩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難,無始煩惱、無數的逆緣,都會讓菩薩的修行增添極多的挑戰,可謂「退屈」處處。然而,菩薩憑著「三慧」都能對治退屈心,堅毅地、精進地降伏自身煩惱、慈悲地度化眾生,此種勇猛無比的堅毅信心,如同地藏王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宏願。堅毅與勇敢都是菩薩修行的必要條件,也是奧運選手成功要訣。每屆奧運會都有無數運動員的「堅持到底,最終取得佳績」的故事,本文希望選取本地運動員堅持不懈的故事,為所有香港人打氣。香港有史以來第二面金牌得主的男子花劍選手張家朗,曾於準決賽時對戰俄羅斯名將Kirill Borodachev,他一度被拋離至14分比9分的劣勢,對手只要多取一分便可晉身決賽。這種大比數落後的情況下,一般人都認為張家朗只是「垂死掙扎」的局面,怎料他仍以沉穩應戰,不斷調整戰術,並無絲毫放棄之心,更是一分一分收復失地,最終以大逆轉取勝晉身決賽。這種驚人的意志,並非一時一刻的突然「奇蹟」降臨,而是一直以來的訓練成果、所磨練堅毅的意志相互配合,才能夠發揮出如此卓越成就。當菩薩面對逆緣、全球人類面對疫情陰霾,如能夠堅持不懈,即使再多的困難,也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結果。
菩薩的修行道路上,並不孤獨,而是得到許多善知識的幫助下取得的成就;再來看運動員的成就,身邊亦不能缺良師益友的協助,這些善知識都是他們得到合適的指導和訓練的來源。在團隊的合作下,運動員能夠吸取前人的經驗、隊友們的鼓勵而有明顯的進步與堅持的動力。根據《華嚴經》:「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及《大乘心地觀經》:「我(釋尊)今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可見釋尊在未成佛前,不只得燃燈佛的指導,也曾得師祖文殊師利菩薩的恩德。除了良師外,菩薩一樣有許多善知識的益友襄助修行,如玄奘法師取經之途,歷遍千辛萬苦,方能到達天竺取得經書回唐。途中遇到許多艱險,往往得到大德、善知識幫助,最終化險為夷,例如幫助玄奘出關的慧威法師、李昌、王祥、幫助他沙漠脫險的老馬、高昌國王麴文泰的厚待等。若然一位運動員沒有家人、教練、隊友及社會的支持,單憑個人的練習,未必能夠擠身國際舞台,因為體育競技不是一項「閉門造車」的比賽,而是面對對手、觀眾及社會的一項活動。選手的訓練不能缺乏系統化的體能、戰術訓練、運動科學及醫學的配合、心理素質的培訓等,這些都是成功背後的「良師益友」。中華台北取得銀牌的鞍馬選手李智凱,賽後於其臉書上,表達對教練林育信的感激:「雖然我不是你教的選手裏最聰明的一個,我也不是脾氣最好的那一個,謝謝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我,帶著我完成小時候的夢想。」本港奪得兩面女子游泳比賽銀牌的何詩蓓,同樣在賽後表示沒有教練、隊友、家人和港人支持,她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在訪問中她曾提及「咁多香港人喺屋企睇住,好大鼓勵」、「在整個旅程中,過往幾年訓練都互相支持,這個獎牌要和他們(隊友)一起分享。」這些振奮人心的故事,往往不乏運動員對身邊同伴的感激,反映每位傑出名人取得成就時,都不是一己之力,而是佛教所說的眾緣和合所成就,可見不論菩薩或我們都需要善知識、良師益友。
東京奧運會的每位運動員故事,都是由堅毅、智慧、靈活變通、團結合作等元素所交織而成,這些精神都是菩薩修行的必要元素,因此,修行菩薩道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而是只要用心,便可在人間處處、我們的生活中發現,更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親力親為」的生活哲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