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多謝!

藏文「謝謝」Thug Je Che
藏文「謝謝」Thug Je Che

藏  文:ཐུགས་རྗེ་ཆེ།
羅馬拼音:Thug Je Che (口語唸成Thug Ji Che)
漢文意譯:多謝

西藏文化深受佛教影響,藏語、藏文也包含了不少佛教詞彙和佛法智慧,本專欄「字裡藏奧」正是與大家分享西藏語文中的豐富內涵。

藏族向人表達謝意的時候,會說ཐུགས་རྗེ་ཆེ།,字面意思是「大悲」,也就是讚嘆對方有大悲心,藉此表達「多謝」的涵義。

從字面看,ཐུགས་རྗེ(Thug Je)是「悲心」,ཆེ(Che)是「大」;前者的ཐུགས(Thug)是心意的敬語,རྗེ(Je)表示最高上、最尊貴者。因此,「悲心」在藏語中被稱為「最尊貴的心意」。

「慈」、「悲」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通用,嚴格上「慈」指令眾生快樂的發心,「悲」指解救眾生痛苦的發心。《大智度論》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十地經論》曰:「慈者,同與喜樂因果故;悲者,同拔憂苦因果故。」我們向別人道謝,往往是因為對方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拔苦)或給予我們一些利益(予樂),故以稱讚其「大悲」的方式致謝,不無道理!

悲心之所以被奉為「最尊貴的心意」,蓋欲究竟離苦得樂必須成佛,欲成佛必須修習大乘,欲修大乘必須發菩提心。缺乏菩提心,修持甚麼大乘法門也不算是真正的大乘行者,所修功德也不會轉化為成佛之因。「菩提心」即「為利眾生而成佛」的發心,這種發心須要奠基於慈心與悲心之上──由於希望令眾生徹底遠離痛苦、永久安樂,故我必須成佛,才有能力把眾生從輪迴苦海中度脫。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有言:「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上述思惟亦被應用於藏傳佛教的傳統修心法門「七重因果」中,包括:

1. 知母──思惟自己無始以來輪迴的次數無量,故每一眾生都必定曾於過去世中作我母親;

2. 念恩──思惟母親對兒女的養育之恩,每一眾生都曾對我有此大恩大德;

3. 報恩──思惟應報答如母眾生之深恩;

4. 悅意慈──思惟眾生皆渴求快樂,令其滿願方能報答其恩;

5. 大悲──思惟眾生皆厭惡痛苦,令其滿願才可報其恩德;

6. 增上意樂──發起令眾生離苦得樂的行動決心;

7. 菩提心──思惟只有自己成佛,才有能力幫助眾生真正離苦得樂。反覆串習,形成慣性,即能生起菩提心。

撇開宗教原因,慈悲心對人們也裨益甚大。哈佛醫學院曾經進行一項長達三十年的研究,追蹤了幾千人的日常生活,顯示富有同理心、樂於助人者,多數活力充沛,身體健康,經常有開心、平靜、溫馨的感覺,對生活的滿意度及自我評價也較高;相反,越是自我中心、不與他人接觸者,通常健康較差,患上心臟病的機會較高,心理上比較不快樂、壓力較大。

此外,哈佛的另一研究讓受測試者觀賞德蘭修女照顧貧病者的影片,引發其慈悲心,發現他們體內的T細胞(抵抗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上升,唾液中的A型免疫血球素也增加了。若看完影片後再修習慈愛的觀想,其效果更明顯。

因此,慈悲心在世間層面有利身心健康、社會和諧;於出世間層面,更可成為解脫之因。不論有否宗教信仰,人類都應該發掘出這一種天賦的美德。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