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壓力產生的身體反應--慢性疲勞症候群 心理學解套(上)

身心無法平衡而出現的精神官能症狀,正好讓人匆忙的生命停頓下來,此時正是開始向內覺察與內省的好機會。(李蓉生攝)
身心無法平衡而出現的精神官能症狀,正好讓人匆忙的生命停頓下來,此時正是開始向內覺察與內省的好機會。(李蓉生攝)

從心理學的角度,導致身心疲勞的原因是甚麼?依榮格學派的觀點,當人遇到困境,進入黑暗的生命甬道無法自拔時,身心出現了精神官能症的狀態,陷落的生命讓過去虎虎生風的能量無以為繼,這表示個體過去的生命方式再也運轉不動,如果不去向內覺察,感受自己深層被壓抑的感受,將會成為「人格面具」下的犧牲者,被集體的意識所綁架。尤其是人到中年驀然回首,開始懷疑起生活現況的意義,對於目前的工作提不起勁,倦怠感讓自己陷入鬱悶的情緒中。

如果我們只是被現實生活的壓力束縛,生活的目標只不過是應付外在的要求,是為別人的需要而活,或是一昧地附和群體的標準,反而壓抑忽視了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身體失聯,如此的假面人生不僅會造成內心世界的崩潰,也會危害身體的健康。身心無法平衡而出現的精神官能症狀,正好讓我們匆忙的生命停頓下來;若不是裂成碎片無法整合的自己呈現了病態的狀況,你可能仍忙於應付外在世界的壓力,無視於內心強烈的渴求,陷入身心倦怠死氣沉沉的困局裡。反之,身心症狀的出現讓你日常的運轉停滯,此時正是一個轉捩點,生命開始向內覺察與內省自我真實的感受,好好活出自己獨特性的好機會,而不是成為社會的工具人。

榮格認為個體化歷程,指的是逐漸實踐內在作為獨特個體的能力,釋放內在潛能,活出自我的完整性。病徵正好是在要求生命完整的統合,如何轉化病徵為聖徵,找到滋養靈魂的泉水才能枯木逢春。

壓力產生的身體反應

在臨床的評估中,深層的身心疲倦被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對人們造成心理壓力的常見生活事件包括:親人死亡,喪偶、離婚、分居、入獄、個人身體傷害或重大疾病、結婚、失業、懷孕、工作適應困難、財務困難、搬家、開學⋯⋯不勝枚舉。

由壓力導致最常見的症狀如:筋疲力竭、頭痛、短期記憶缺失、難以集中注意力、腹瀉、睡眠品質不好等。在確診慢性疲勞症候群時,必須排除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不足)、神經系系統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感染性疾病(如:AIDS)和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等因素。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性別比例,女性為男性的兩倍,發病年齡大多在二十歲至五十歲之間。

1982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拉赫(Christina Maslach)與傑克森(Susan E. Jackson)為「過勞」做過一標準化定義:過勞是發生在服務人員身上的一種情感疲憊、缺乏人性感、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狀,是一種慢性情緒緊張的反應,為工作壓力的一種。

(待續)

本文原刊於法鼓山《人生》雜誌第471期,佛門網獲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