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與盼望(二)

續上期


協助親人的盼望


一、 佛菩薩回應眾生的願心

《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了地藏菩薩在因地時,如何出於孝心而為母親及一切眾生發下大願。緣起是:在過去不可思議無量數劫以前,於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像法時代」[1]中,有一位婆羅門女的母親非但不信佛,反而還常常輕視佛法僧三寶。為此,這位聖女想盡了種種方法,勸說、誘導她母親,希望母親能對佛法產生正知見。但這位母親由於業障太重、善根太淺,對聖女所勸說的話充耳不聞。

婆羅門女因為知道母親在世時不信因果報應之事,而多作眾惡,所以在命終之後,根據因果業報的原理,魂神(神識)必定會墮到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去。為了救度母親,她變賣了自己的家園房舍,用這些錢來買了許多香和花,到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寺院塔寺裏,大興供養。她虔誠地盼望覺華定自在王佛會告訴她,母親究竟往生到甚麼麼地方去:

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可見,婆羅門女能成功感應得到覺華定自在王佛來回應她的盼望,是需要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成就的:

1) 展現大孝:她對母親思念的心情遠遠超過普通眾生思念亡母之情,並希望在一期生命完成對母親「生養死葬」之小孝之後,進一步通過度亡母脫離惡道來實踐大孝。所以佛陀特來告訴婆羅門女她母親的事。

2) 與佛相應﹕她一心瞻視佛陀的聖像,又至心頂禮佛陀,從感恩、恭敬之身業與佛的慈悲、智慧相應。


二、 圓滿度親脫苦之盼望

婆羅門女在禮佛後,馬上回到自己的家中,以恭敬心、至誠心、清淨心專念佛的名號。經過了一日一夜,她因念佛之力而得遊地獄,並遇上無毒鬼王。婆羅門女便向無毒鬼王打聽母親的去向,無毒鬼王於是這樣告訴婆羅門女﹕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從無毒鬼王的答案可見,婆羅門女的母親是多作惡業的眾生,本應在無間地獄[2]受苦,但是因為婆羅門女為她廣作善業,得脫地獄罪報,並得生天上:

1) 婆羅門女布施了她所有財產,當中包括自己的家園房舍及一切財寶,而且又在佛寺之中向佛陀敬禮,這些行為在佛教的價值觀看來都是很大的善業。

2) 虔誠地念、思維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名號。

由此看來,佛教認為「願」、「盼望」不只是流於一種希望,亦不只是向佛菩薩祈求便足夠,當中亦需要很廣大的善業業力才可以改善困境。那麼就是說,要追求「如願以償」的話,一定要按「緣起法」行事。

(待續)


[1] 像法﹕為三時教法的第二時。以其乃相似於正法時之教法,故謂之像。佛陀入滅後,依其教法之運行狀況,可區分為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時。像法即為像法時之略稱。此時期僅有教說與修行者,而欠缺證果者。

[2] 無間地獄又譯作阿鼻地獄。位於南贍部洲(即閻浮提)之地下二萬由旬處,深廣亦二萬由旬,墮此地獄的眾生,受苦無間。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後必墮於此。無間之義有五,即(一)趣果無間,命終之後,直接墮此獄中,無有間隔。(二)受苦無間,一墮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其間所受之苦無有間斷。(三)時無間,一劫之間,相續而無間斷。(四)命無間,一劫之間,壽命無間斷。(五)身形無間,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身形遍滿其中而無間隙。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