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地藏經》與盼望(三)

(續上期)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盼望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記載四個事件,令地藏菩薩生起要廣度一切眾生、令眾生都可以脫離惡道的願心。


1. 因感佛的相好莊嚴而發大願

地藏菩薩在未成就菩薩道之前,因為欣仰佛的相好莊嚴,故此發下度盡一切眾生的大願: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由以上這個事件可見,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前,為大長者之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佛的相貌十分端正莊嚴,而產生恭敬景仰之心;長者子問那位佛陀要發下甚麼願心才能有這麼莊嚴的外貌。師子奮迅具足萬行佛便告訴他:要證得此莊嚴之相,需要長時間不辭勞苦的協助眾生脫離輪迴[1]之苦。故此,長者子便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佛的面前發下大願﹕從今以後,為希望可以度脫六道一切罪苦眾生。


2. 因感眾生多苦而盼望協助眾生離苦

前面已提及過婆羅門女救母的事,在這次事件中,當婆羅門女為母親廣作善業功德之後,在地獄與無毒鬼王對話完畢,得知已超度了母親脫離地獄、得生天上。她便在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寺院及聖像之前,立下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由此可見,婆羅門女在地獄的見聞就好像做了一場夢,定過神來便把這件事仔細思考,覺悟到眾生的生死業緣、因緣果報、佛力加持等等不可思議的因果關係。因此,將心比心,體察到眾生之苦,從而推己及人,盼望可以從今之後,直到未來,她都要用種種方法和智慧,去令所有一切因造罪而受苦的眾生得到徹底的解脫。


3. 憐愍作惡的眾生,盼望令其脫離惡道

《地藏經》中的〈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記載地藏菩薩在因地時,因為希望利益眾生,所以發願廣度眾生,事情是這樣的﹕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當中就是說,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時為一國之王,他與鄰國的國王都是修行十善,而且盼望可以利益眾生。因為鄰國的人民多造眾惡,這兩位國王商量如何才能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鄰國的國王便發願早成佛道,廣度這些造惡業的眾生,而他自己遂發願度盡罪苦眾生皆至菩提,否則不願成佛。發願早成佛道的國王,就是日後一切智成就如來;另一個國王發願永遠去度脫罪苦眾生,不願馬上成佛的,就是現在的地藏王菩薩。

從以上的事件可見,發願在佛教看來是一切行為的起步,為了這些願心能圓滿成就,眾生必須付出努力才可以,而不是純粹的盼望就可以「如願以償」的。

(待續)


[1] 輪迴﹕眾生因為貪、瞋、痴三毒,而造下許多業因,因而招感生死輪轉之果報,恰如車輪之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有關輪迴之詳細解釋,參考《佛光大辭典》頁6,186。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