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地藏經》與盼望(一)

地藏菩薩(圖:new500arhat.wordpress.com)
地藏菩薩(圖:new500arhat.wordpress.com)

引言

在佛教的角度去看,「盼望」不純粹是希望、理想、願望、願景等;反之,佛教會以「願」、「願心」等去理解這個概念。因為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的人、事、物、現象的出現和運作都是建基於「佛陀對於現象界各種生起消滅之原因、條件,所證悟之法則」[1]──「緣起法」,當中指出任何事物皆因各種條件/因素之互相依存而生起、運作和產生變化。因此,願心是成就一切人、事、物、現象、情感的第一步,而所盼望的事能否圓滿成就/願望達成要看眾生投放了甚麼因緣、條件、努力去讓自己可以成就這個願心。

那麼,在佛教的角度來看,甚麼是「願」﹖是指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決意,特指內心之願望,如心願、志願、意願、念願等。有的是「誓願」或稱「弘誓」﹕佛菩薩於發心之初,志求無上菩提,欲度一切眾生。有的稱作「本願」﹕即佛菩薩在未成佛之前(因地)[2],為救度眾生所發起之誓願,盼望自己他日成就佛果之時以甚麼形式、用甚麼進路廣度眾生。

本文將以《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例,來說明「發願」和如何令這個盼望成真,即佛法所言的「所願成就」。


《地藏菩薩本願經》簡介及背景

據記載,佛陀指出本經有三名﹕《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一般稱作《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於唐代(約為公元652年-710年間)由出身西域的實叉難陀翻譯成漢文。內容大致詳細說明地藏菩薩在未成就菩薩道之前,許下了哪些誓願利益眾生。佛陀亦在經中多次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的慈悲及願力之廣大。「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著名語句,正是經中對地藏菩薩之宏大願望的描述。

顧名思義,《地藏菩薩本願經》述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誓願,當中有不少篇幅是強調讀誦此經所獲得之不可思議之功德。全經共分十三品,包括一、仞利天宮神通品,二、分身集會品,三、觀眾生業緣品,四、閻浮眾生業感品,五、地獄名號品,六、如來讚歎品,七、利益存亡品,八、閻羅王眾讚歎品,九、稱佛名號品,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十一、地神護法品,十二、見聞利益品,十三、囑累人天品。

因為此經所敘述之地獄景況與地藏菩薩之性格,甚能融合民間之通俗信仰,故廣為普及,尤以明清二朝之時為甚。《地藏經》及地藏菩薩的信仰在中國,普遍受到出家眾與在家居士的尊重敬仰,主要是因為經文內容提倡孝道,與中國文化相合,故地藏思想在中國受到特別的禮敬。[3]

(待續)


[1]《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頁6126。

[2] 因地﹕為「果地」之對稱。對佛果之境界而言,未成佛之前悉為「因地」。

[3] 釋敬定﹕〈《金剛經》與《地藏經》思想探微〉,載於《生命教育》,頁72。
(http://www.yct.com.tw/life/98drum/98drum07.pdf)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