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淺說地藏菩薩二三事

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已有幾年,也聽過此經乃是佛門孝經,亦知道地藏菩薩立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大願。近日因工作關係接觸到一本有中英文對照之《地藏菩薩本願經》,一見到封面上的地藏菩薩安忍如大地般坐在漆黑之背景中,頓時定一定神注視了一會,彷佛覺得地藏菩薩正在不見天日之地獄中為眾説法,真是現代版說法圖!

按《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

「世尊⋯⋯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1]

地藏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含藏於地或地中之藏(梵文為Ksiti-garbha; Ksiti為地/住處;garbha有含藏之)。

然而,藏著甚麽呢?按《究竟一乘寶性論》云:

「是故經中佛告文殊師利言⋯⋯一切諸眾生,平等如來藏⋯⋯佛性有二種:  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樹果,  無始世界來。自性清淨心,  修行無上道,依二種佛性,  得出三種身。」[2]

可以清楚了解到地藏菩薩與眾生皆有「佛性」及「如來藏」思想有關。[3] 按《地藏菩薩本願經》〈讚地藏菩薩偈〉云: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

《地藏菩薩本願經》〈分身集會品〉及〈閻浮眾生業感品〉分別云: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彊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4]

「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5]

地藏菩薩救拔眾生

話說回來,中唐時地藏菩薩與十王信仰结合而成為冥界之救苦大菩薩,為亡者超渡之法事由此時形成。到了晚唐時期,「地藏王菩薩」之稱號及《地藏菩薩本願經》則更加普及了。至於地藏王菩薩之道場位於安徽九華山之說,已經是明代時期了。[6]

又因《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佛陀為母說法,及地藏菩薩過往生(即婆羅門女與光目女)為母發大願誓度眾生之記戴,亦被譽為佛門孝經。

那地藏菩薩與救渡地獄眾生有何直接關係呢?一起再看多次《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菩薩摩訶薩⋯⋯在如來前,合掌而立,以頌讚曰:『兩足尊導師,慈心常普覆,安忍如大地,遍除瞋忿心。』」[7]

原來經中已經説明,以安忍不動之心,來調伏嗔心。由於嗔心是生地獄之因,所以修地藏法門就是為了調伏嗔心,從而遠離地獄受苦。現在就用此良藥!

結語

原來常常念誦的《地藏經》有此來由,希望與地藏菩薩之持戒堅固、安忍不動、調伏嗔心、並且重視孝道、等行願相應,離苦得樂。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1] 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CBETA 2020.Q4, T13, no. 411, pp. 721c15-722a9) 。

[2] 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CBETA 2020.Q4, T31, no. 1611, pp. 838c19-839a4)。

[3]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9),頁21。

[4] 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CBETA 2020.Q4, T13, no. 412, p. 779b13-14)

[5] 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CBETA 2020.Q4, T13, no. 412, p. 780c14-15) 。

[6]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9),頁142-145, 170-3。

[7] 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CBETA 2020.Q4, T13, no. 411, p. 722b3-9)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7%a8%8b%e5%bb%a3%e6%b3%89/" title="Posts by 程廣泉"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程廣泉</a>

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取佛學研究碩士學位,正為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博士生,研究漢傳佛教淨土法門。<br /> 現為東蓮覺苑、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及中國佛敎藝術珍寶館之導賞義工,致力於學習佛法並分享給大眾。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