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國家級南音說唱代表性傳承人──吳詠梅博士

在粵語流行曲也不再流行的今天,中國音樂一般被視為「過氣」 或「老土」,普遍港人對中國音樂失去興趣乃不爭之事實。

其實,中國音樂於上世紀初有過一段輝煌的日子,以說唱音樂南音為例,瞽師與師娘多於妓院、茶樓及大戶人家家中獻唱,屬當年的流行音樂。所謂瞽師、師娘,即失明男女藝人之稱呼。南音內容多描寫士人與妓女之情,曲詞離情愁緒。如名曲《男燒衣》便是描寫一男子為愛人燒金銀衣紙之情況,樂曲開首是:「聞得話妹你死咯,唉我實在見悲傷,妹呀為因何事,攪到自縊懸樑,人話你死咯,我尚屬思疑,我唔信佢哋講嘅,今日你果然真係死左咯,教我怎不悲傷。」通過唱者如泣如訴的說唱,聞者動容;和南音關係密切的板眼則用詞大膽(板眼乃另一種廣東說唱音樂,亦有人稱之為「鹹濕南音」),代表作有《陳二叔》。此曲描述一女子因思春而不適,著侍婢找陳二叔回家慰藉。瞽師通過椰胡與說唱配合,生動地模仿男女進行房事,維妙維肖,其啜核和意淫程度較現在只是為講而講的粗口歌走前大半世紀。杜煥瞽師(1910-1979)曾言此曲不能隨便演唱,更不能唱予良家婦女,否則必招夭壽折福,《陳二叔》之震懾力可見一斑。

隨著1935年香港禁娼及普羅市民的娛樂愈來愈豐富,南音亦逐漸式微。至瞽師杜煥、潤心、銀嬌師娘等相繼仙游,真正掌握南音唱法之人更愈來愈少。猶幸杜煥學生唐健垣博士於八十年代開始,每年均舉辦南音演唱會。惟師娘腔則近乎絕跡!欲聽此悲慟卻平靜之腔口,只能聽潤心與銀嬌師娘存世的數首錄音。

幸好蒼天有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余少華教授於錄製南音唱片時聽到秦琴樂手吳詠梅(梅姨,1925-2014)示範了一小段南音,頓覺師娘腔仍未湮滅!2008年,大學的中國音樂資料館因辦唱片發佈會,時任館長的余教授遂力邀梅姨出山演唱,久被埋沒之師娘腔終於重現人前!

梅姨自六歲起已開始登台,藝名為「細蘇」。(佛山曾有女伶四大天王之說:白燕仔、招大良、影影、細蘇四人是也,一九三八年活躍於歌壇 [見關岳中《南海文史資料》2001,此中細蘇是否梅姨則待考] 。)梅姨雖專攻粵曲,但孩童時已請瞽師劉就、杜煥;銀嬌和潤心師娘等到家中唱南音,亦在旁拍和。耳濡目染,加上梅姨天資聰穎,故盡得南音之精髓。另外,梅姨亦為演奏揚琴與秦琴之高手,技法爐火純青,剛柔並濟,這全拜梅姨兒時曾與不同的粵樂名家,如呂文成(1898-1981)、邵鐵鴻(1914-1982)等一起奏樂之故。這些音樂歷練造就了梅姨不平凡的一生。

梅姨之唱腔委婉動人,平靜中卻帶幾分蒼涼,猶如訴說自身故事,聞者動容、落淚者眾!其藝術成就亦受各方珍視,2012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頒受功績狀;201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局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音說唱代表性傳承人」榮譽及嶺南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梅姨於2014年辭世。為紀念這位南音傳承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2015年2月11日舉辦「吳詠梅博士紀念音樂會」,並邀來大老倌阮兆輝獻唱《男燒衣》、《覇王别姫》;梅姨關門弟子梁凱莉則唱《孤飛雁》及《嘆五更》,而梅姨一眾生前樂友則演奏粵樂名曲《流水行雲》、《楊翠喜》等。名曲名伶同現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知音者豈能錯過?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