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羅網的境界

因陀羅是印度吠陀神話中的雷神,驍勇善戰,位居諸神之首。在佛教中,祂是欲界三十三天之主,又稱「帝釋天」。因陀羅網是指祂宮殿裏用珍珠做網目(即網結)裝飾所懸掛着的網,亦叫「天帝網珠」[1]。因陀羅網的特別之處是網目的每一珠均可影現它珠,而且互相影現,結果是重重無盡;一如多塊鏡子放在不同的角度,站在眾多鏡中的你,可見到你的無數個影像,如不相信,請到香港科學館一試。言歸正傳,因陀羅網在《華嚴經》中廣被引喻,舉二例如下:

「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雄猛大師子吼;得無所畏,能轉無礙清淨法輪;得智慧解脫,了知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迴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2]

『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彌勒菩薩摩訶薩言:……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能伏煩惱阿修羅故……[3]

由是可見,因陀羅網與《華嚴經》及解脱修行有很大的關連。事實上,在其他的佛教典籍,亦有提及因陀羅網。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在他的《華嚴經旨歸記》卷一中如是說︰「……華葉一一塵中,各有無邊諸世界海,世界海中復有微塵,此微塵內復有世界,如是重重不可窮盡。非是心識思量境界,如帝釋殿天珠網覆;珠既明徹互相影現,所現之影還能現影,如是重重不可窮盡。經云:如因陀羅網世界。」因陀羅網的比喻,主要是想說出華嚴重重無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圓融思想。華嚴宗認為大至宇宙,小至微塵,都可大小相容,歸屬事事無礙法界。又法藏在他的《金師子章‧勒十玄》中喻:「師子眼耳支節,一一毛處,各有金師子;一一毛處師子,同時頓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無邊師子;又復一一毛,帶此無邊師子,還入一毛中。如是重重無盡,猶天帝網珠,名『因陀羅網境界門』。」

此因陀羅網境界廣被其他文獻描繪,因天帝網珠,重重無盡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境界。《金師子章》中金師(獅)子代表法界,承華嚴一切入於一的意思進而就一一法(毛)中,各皆可容攝法界;不只每一毛容攝法界,每一毛中所容攝的法界亦同時進入一毛中,結果造成每一毛中皆有無數師(獅)子(法界)。用毛與師(獅)子作此比喻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再說天帝網珠喻。師(獅)子喻說每一「一」的一切又可進入另一「一」中,如因陀羅網,每一珠均可映現它珠及珠中的世界,結果重重無盡。相傳法藏為了對武則天解釋此義,特取鏡十面,分列八方,上下各一,中置佛像,以光照之,得重重無盡之影像[4]。近有考證說法藏實未有向武則天說法,《金師子章》只是呈書而矣!但無論如何,因陀羅網確是代表華嚴重疊無盡、緣起無盡、法界無盡思想的極佳比喻。順帶一提,重重無盡的無盡義,是指因緣和合而起的事物,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無窮無盡。此亦可比喻為佛教種種法門互相輝映,無窮無盡[5]。因陀羅網境界門,是說悟解萬物互相包含,縱橫交織、重重無盡、層層疊疊,渾為一體的殊勝境界。

以上說的因陀羅網境界,在現今的科學主義社會似乎很難被接受,所以很多詮釋《華嚴經》的學者都認為《華嚴經》是以文學或神話式手法來說佛的境界。筆者並不反對這些看法,但只是想指出現今科技的實況在一定程度上亦能反映因陀羅網所表現出來的境界,兹舉三例以說明之[6]

一、全息影像——全息影像是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伽柏(Dennis Gabor)為提高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而發展出來的。他本人於1971年因這項技術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主要原理是利用兩組同源的激光(laser)的干涉與繞射現象將物體的不同部位的相位和振幅等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得出一立體的影像,全息的意思就是全部的信息。

全息照片有一奇特的性質,即使被剪成幾塊,每一塊仍可保有完整的圖像,只是影像較小和立體感減低而已。一個不大貼切的比喻就如同鏡子的碎片仍可反影出完整的影像一樣。有興趣一看的讀者,可在Youtube上找到有關影片[7]。全息影像引發全息理論的研究,並已能用嚴謹的數學來論證。在此,全息理論可作為一例來引證華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相容,大小無礙、重重無盡」的哲學觀念並不是全屬子虚烏有的。

全息影像例:在信用咭上常見的立體圖案
全息影像例:在信用咭上常見的立體圖案

二、分形幾何學——大家通常所學的幾何學,在很多的實況都用不上,例如山峯不是錐體、雲團不是球體、海岸不是弧線、閃電不是直線,凡此種種如火、電、雲、雪、花、草、地貌等,都可以最近發展出的分形(fractal)幾何學處理,因此分形幾何學又被稱為「大自然幾何學」。「分形」有譯為「碎形」,意指不規則,支離破碎的;分形是不規則中的規則。它開始於對英國海岸線的研究,究竟海岸線有多長?研究發現這跟測量工具有關,工具越精細,海岸線就越長(因曲折部位更多)。另一驚人發現就是比對在空中拍攝的一百公里長的海岸線與局部放大十公里長的影像,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往後的發現是在大自然中,此種「局部」與「整體」的自我相似性每每存在。再舉雪花為例,在顯微鏡下,無論是1毫米、1/10毫米、還是1/1,000毫米的尺度,雪花邊緣上的圖案和形狀幾乎都是一致的。又如果吾人將一個原子放大1×1017倍,它所表現出來的性質會和一顆白矮星差不多[8]。以下的一些圖像[9],可聊作顯示:

花
花
雪
雪
原子
原子
宇宙
宇宙

分形幾何學給我們的啟發是可以透過局部認識整體,再從整體整理出部分;從有限體會無限,從無限還原有限。一、多,大、小都可作如是觀;是重重無盡的基礎和展現。

三、互聯網——互聯網源於美國軍部的一個秘密項目,原意是在冷戰時如遭受核彈襲擊,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通訊。後來軍部將技術釋放給美國的大學,逐漸發展成一個稱為NSFNET的電腦網絡。它的基礎是一套叫TCP/IP的電訊通訊協則(protocol),後來加上超連結(hyperlink)的技術而出現萬維網(World Wide Web),再由商界、大學及民間協力發展成現今的互聯網,仍在不斷發展中。它的特徵是連結猶如立體的蜘蛛網,可由一點連結到其他點,沒有所謂開始和終結,原理上可以是一個極大極深的網絡,連接可以重複循環,接近重重無盡。一個網頁,原理上可攝入全球的其它網頁,互攝互入,一多相容,與因陀羅網的描繪:「影複現影而無窮盡」極為相似。

 互聯網示意圖
互聯網示意圖

以上所述,都是表明一現象可反映或關連整個現象界,不一定受時空所限,此實是現象的本質,即所謂事事無礙。所以科技在一定範疇內反映了諸法實相;換言之,科學亦有諦性。諸法的相即相入,不只一重、二重,實是無窮無盡。所以以因陀羅網喻法界之無盡緣起。按修行的觀㸃,因陀羅網的境界其實是一種觀法,一種求真理的法門,希望能達到對現象與現象,現象與本體,心與萬物圓融無礙的悟解,以領會宇宙萬物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的本質。因陀羅網的觀法,可進入成佛的境界,照此觀點,因陀羅網可以說成是對成佛境界的闡發和描繪;約《華嚴經》是從果地來說海印三昧,這是合理的。華嚴宗的圓融無礙思想,其目的是要說明佛法是一個整體,佛教各種法門以及諸法實相是互相會通,圓融自在的;也就是說佛和眾生只是迷悟的不同,一旦具有無盡緣起的悟解觀法,眾生也能成佛。

最後本文引學者郭朝順在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所發表的論文中的一段文字作結並予讀者一個再反思的起點:「將現代自然科學的宇宙論研究成果,用以解釋《華嚴經》法界、世界海,或者經中所描繪的神通境界,也就是視《華嚴經》中的敘述,是一種自然宇宙的真實物理法則,這一進路的研究,特別喜用量子力學、混沌理論等等,隱含的心態是:佛陀作為全知者,故在禪定中早就明瞭了宇宙的存在原理與一切物理法則。可是宇宙論就哲學史而言,是停留在現象界而已,就本體界而言,則應轉由形上學來處理;而就科學以論佛經,科學至上主義的謬論早已被科學哲學家批判過了。」[10]


[1]參考霍韜晦:《佛學》

[2]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行品》卷二十

[3]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卷七十八

[4]霍韜晦:《佛學》

[5]方立天:《華嚴金師子章校釋》

[6]筆者無意在此作專門的技術性描述,故只作發展和現象性的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在互聯網如維基百科等搜尋有關資料。

[7] Youtube: The secret and mystery of a Hologram

[8]果濱:《《華嚴經》與哲學科學會通之研究》

[9]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m…dpr=1 ;
https://www.google.com.h…NeY0Hk ;
https://www.google.com…769&dpr=1

[10]郭朝順:〈《華嚴經》的哲學基本問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