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能否相替代?談《增支部》布施大果經

(圖:Pixabay)

在現今租金昂貴,人工短缺,又面臨大眾一窩蜂北上消費,已是無法逆轉的新趨勢底下,這間素食小店,還能堅持365天,日日為素食者準備價格廉宜的兩菜一湯套餐。不以利益為優先考量,實屬難得中之難得。

素食店的另一特點是,凡是進店消費的出家人,一律不對其收費,若是隨行中有居士陪同者除外。筆者與同學在用餐幾次,與老闆熟絡之後,隨提議老闆一個長遠的互利計劃,就是不必對我倆免單,但可提供折扣優惠。老闆也爽快答應,每一次放下餐費,老闆就會當眾將費用投入據說是專門放生的箱子裡面。在某一次用餐時,就聽到老闆女兒談論放生事跡。在過年期間,一行人租了兩艘魚船,浩浩蕩蕩的出海放生的經歷。聽那敘說語氣,察覺到對方就放生一事,就像自己成就了一件,功德不可計量的事。筆者內心想法是,布施真的能夠得大果報嗎?布施所得功德,能抵消一切罪惡嗎?

經中記載,有一次,舍利弗詢問佛陀說:「是否有些人作布施能得大果報、大利益,而有些人不能得呢?[1]」略釋佛陀在經中的回答,布施的心態是影響能否得大果報或大利益的關鍵。有兩類布施心態的人,第一類是帶著有期待、染著的心,為自己積福的心,以及來生受用布施所得福報之心,對沙門或修行人布施食物、飲食、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膏油、臥鋪、房舍及燈燭等。此人臨命終後,將會因自己所修福德,而投生四天王天,在天界直到善業福報等享盡之後,再回來人世間。第二類人,不以期待、染著、不為自己積福、不預設自己能受用福報的心布施,而是認為布施是一種美德;布施乃家族長久以來的傳統作為,不應因我而中斷;自煮食者應當布施予不煮食者(古代沙門、婆羅門都是以托鉢為食);效仿古仙大德所行,以分發布施物的心來作布施等等。以不帶著目的性而布施,而是作為修定之前的準備,也為修定打好基礎而行布施,這樣心態的布施,能得大果報、大利益,身壞命終投生梵眾天中。

總結佛陀以上所說,布施的心態確實影響著布施能否得大果,受大讚歎。另敘,《壇經》中有偈言:「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2]」偈誦大意是說,愚癡的人,只知修福,不曉得要修道;以為修福就是修道,誤以為修福德就可免除過去惡行果報,殊不知布施供養能得到福報,貪瞋癡三惡元也在繼續造作許多惡業。世人想要以修福來抵消罪業,後世雖得福報,罪業卻仍然存在。誠如《阿含經》所提及,生天享福報盡後,還生人間受報。


[1]《增支部》第7集,第52經《布施大果經》

[2]《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大正48,354c26-29)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