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為淨土行者釐定「深信」的標準

圖:http://ys2001hp.web.fc2.com/yougo-se_zendoudaisi.html

是不是我自己說一句:我相信,就是「信」呢?

自從得聞淨土法門以來,我知道信願行三資糧的重要性,只要信願行具足,即深信、切願、力行,必得往生。祖師常言:非信不足以啓願、非願不足以導行。因此,建立信心是叩入淨土門的第一步,固然十分重要。可是,淨土行者究竟要信甚麼?信心似乎很抽象,自己怎麼才知道是深信,還是淺信呢?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欲往生者聽起此話來,真有點壓力!是不是我自己說一句:我相信你,我願意去,就是有信願呢?那不是很兒戲嗎?究竟淨土宗的「深信」,有沒有標準?如果有,依甚麼而立的標準呢?

我一直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免得自己一天死去,未能往生,師父在我的屍骨前搖頭嘆息:唉,關居士,你信願不足啊!南無阿彌陀佛!若然是這樣,我真是死不瞑目,難道這一生,就白白讓淨土法門在我身邊溜過?

直至我拜讀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的「深心」釋,我才知道原來淨土宗的「信」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而且淨土宗的「深信」是有標準的,清晰而不含糊!讀完善導大師的深心釋,不但心開意解,而且信心「爆棚」,從未試過信得那麼深啊!

「深心」── 深信之心的具體內容

深心釋的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以淺白的文言文寫出來,易讀易明,越讀越信心歡喜。我不打算在此引用深心釋的原文,只是簡述一下。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略解「深心」的具體內容: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觀經四帖疏》稱之為兩種決定深信,第一種決定深信是信自,或名信機,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淨土行者若不信知自己深陷絕境,是不會死心塌地信靠彌陀本弘誓願,即第二種決定深信。第二種決定深信是信他,或名信法。兩種決定深信合起來,名為「機法兩種深信」,又名「機法一體」,兩者分不開的。

以甚麼來釐定「深信」的標準?

那麼,我們深信,要信到甚麼程度呢?以甚麼釐定標準?原來,信心不是我自己說一聲:我相信,善導大師指出:這個信心是建立在覺行圓滿的「果人」──佛,而不是在「因人」──其餘九界眾生,所謂「就人立信」;又這個信心是建立在「一心專」念佛的五種正行──讀誦、觀察、禮拜、稱各、供讚,所謂「就行立信」。

言深心者,即深信之心也。那麼,怎樣才算是深呢?善導大師列舉四種妨難、欲破壞淨土教之人為例。若淨土行者過逢此「 四重難破」之人,機法兩種深信,念佛必生的信心不受破壞,即是具足深心之人;反之,若遇到有人來妨難,機法兩種深信就動搖了,念佛必生的信心受破壞了,退轉了,或覺得「是的,這樣可能不得往生啊」,那就不是深心,而是淺心,淺信之心也,由此可知信心之深淺。

第一重妨難的是: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他們是别解、别行、異學、異見之人,亦即聖道門的行者。第二重妨難的是: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地前菩薩,即大乘三賢位菩薩,及小乘阿羅漢、辟支佛等聖者。

第三重妨難的是:初地以上,十地以來,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異口同音,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毀呰三界六道,勸勵眾生,專心念佛,及修餘善,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即大乘登地菩薩,初地乃至十地等十聖。

第四重妨難的是: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

當然,後面三種人是假設的,其實没有這回事。真正的佛及聖賢怎會叫我們不念佛,並否定專稱佛名而必得往生的道理?一佛一切佛,若我們不相信釋迦佛在「淨土三經」所言及諸佛在《阿彌陀經》誠證:專念名號得生,試問當今世上還有誰比佛更可信?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