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哲學

一群手脚添上枷鎖的囚徒,被關押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他們都不知道被囚禁的原因,只知道自懂事以來,就是如此。他們的身軀除了負著沉重的枷鎖,就連脖子也被牢牢地綁住而不能挪動,結果只能無止境地朝著面前的洞壁,消磨時間。偶爾有些人會在他們身後提著火把進進出出,也許是給他們送食物或是來監視他們的活動,這時候囚徒們就可以看到眼前的洞壁有光影在閃動,以及聽到周遭各式各樣的聲音。他們與生俱來所感知的世界就是由這種光影和聲音構成的。其中一些聰明的囚徒或許能從他們所感知的光影中,歸納出一些規則,還會因為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偉大的發現而獲得讚賞。可是如果當中的一位囚徒有幸被釋放,走出黑暗的洞穴,當他看到外邊世界的燦爛陽光、綠油油的草原,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他會不會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衝擊而情願重回他熟識的洞穴呢?

這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一個寓言,寓意人很多時候執迷於表象,把所感知的世界歸納為普遍真理。而哲學精神就是不要拘泥於感官,把認識宇宙的話語權重新歸屬於心。

佛學研究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前進:哲學上的研究和宗教上的研究。所謂宗教的研究,它所指涉的是宗教組成的要素,例如權威性的經典和特定的儀式。這又會輻射出語言、歷史、社會方面等等不同範疇的學問。哲學的研究則是重於概念的分析,例如「無我」、「空」和「唯識」都是學者的研究課題。「哲學」一詞深入人心,普羅大眾常常把它掛在嘴邊的,我們不難聽到身邊的人說「這就是我做人的哲學」、「我的經營哲學是如何、如何」,簡簡單單的生活態度或處事方式被冠上「哲學」二字後,仿佛便提升到另一層次。可是從古希臘發展至今有兩千五百年以上歷史的哲學,其精神比它的表義更為深邃。

“Philosophy”是由兩個希臘文的構成, “philo”(愛)和 “sophia”(智),所以 “philo-siohia”就是「愛智」的意思。 “Philosophy”在19世紀,由日人西周先以音譯翻成「斐鹵蘇比」,但有音無意,很難在人們心中扎根。可能是從宋儒周敦頤的「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得到靈感,人們希求的是賢德之才, “philo”也可以解為「希」;而在《爾雅•釋言》,「哲,智也」,故 “sophia”亦可解作「哲」,從而啓發西周把音譯改成意譯的「希哲學」,後來再簡化為「哲學」。[1]

人的生命或認知都是有極限的,而哲學賦予人類一種超越性:超越五官的感受,以邏輯、理性對外界探索。當仰望穹蒼,感念到生從何來,一種唯物觀點的本體論開始萌芽。宇宙理應是由一太初的存在,開展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晨,古希臘哲學就是由此對宇宙本源的探究而來。在公元前七世紀,對於宇宙本源的太初問題,有「哲學之父」之稱的泰勒斯說:「太初就是水」,赫拉克利特則認為是火,發展到德謨克利特,已經是越見接近現代科學,他以為原子就是宇宙的本源。水、火、原子等。這正正就是哲學對知識探求的勇氣象徵,一切科學的先驅。

可是唯物論往往在「人和物」的關係中,把重點放在後者,例如:唯物論者如果被問到火車為甚麼會前進?他們的答案每每以機械論為基底,說:火車往前進,是因為按照著路軌前進,而不考慮人的意志因素。但試問車廂内如果沒有懷著不同心情和目的的乘客,討論火車的前進又有何意義呢?相對於唯物論的是唯心論。公元前五世紀,唯心論的雛形在希臘漸見,蘇格拉底認為靈魂不滅,把精神和肉體二元化,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生命的開端,永恆的靈魂在生命間穿梭,帶出唯心的哲學氛圍。在「人是存在於宇宙中還是宇宙存在於人中」的疑惑,心被賦予更重要的角色。而在差不多時期的東方,對現象界的否定思想也開始被論及,在記錄佛陀教誨的《法句經》開首就說:「心為所有作為的前導,心為它們的主人,它們為心所造作。」[2]。心有境空,萬法唯心,經歷「有」、「空」二時的方便說,到無著和世親時期大乘佛法,正式踏入被譽為佛陀的了義教說的唯識思想。

唯識要義在於萬象森羅,亦即所謂法相,均是由識所變現。窺基法師的《大乘法苑義林章》:「識者心也。由心集起。綵畫為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或經義通因果總言唯心。」可見此心是一種功能而非指血肉之心。這一點是和西洋哲學所說的心是一致的,把怦怦跳動的心提升一個位階到認識的層次。

不再囿於眼前四周現象的時候,心窗像是敞開了一條縫隙,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每當眼睛映進幕幕驚心動魄,濤濤浪湧、迭動風雲,内心隱約還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牽扯。心還有物理以外的一種效用是毋庸置疑的。是心在創造著我們眼前的景物,或者說世界是隨心而變?這都是唯心論;也就是唯識哲學所要探索的。


[1]劉國英、張燦輝編,張政遠著(2009):〈日本哲學試論〉,《修遠之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 同寅卷》,中文大學出版社,頁378

[2]明法比丘注釋,葉均譯:〈雙品〉,《法句經》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5%90%b3%e5%9c%8b%e5%af%a7/" title="Posts by 吳國寧"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吳國寧</a>

大覺福行中心佛教院侍部 心靈大使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