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佛門網感謝潘湘湘女士的分享,並感謝梁錦萍女士撰文。特別感恩潘女士的無私。她在信裏這樣說:「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祝願大家都收到這份真摯的祝福。
「處理哀傷最好的方法並不是逃避、發涉或轉移。轉化這份失落為積極力量,幫助他人離苦,不單使自己感覺良好,更能感動人心!」(衍陽法師)
近日學童輕生引起社會關注,感恩潘湘湘女士,無私分享她失去摯愛的經歷;由她寫給愛女的親筆信,我們明白到父母都是從經驗中學習;湘湘多年來的改變,更見證了轉化哀傷能夠生出巨大的正面力量。由於篇幅所限,我在這裏節錄訪問和信件的部分內容。(以「」標示信件內容)
想不到女兒會自殺
「記得那天早上收到你墮樓的消息,我整個人也呆了!點解早幾天,你還告訴我要參加學校的啦啦隊,以爭取多一個鼓勵學分,但如今你卻一聲不響,靜靜地離我而去!點解老天爺這樣忍心,要取去我聽話、懂事和唯一的女兒!⋯⋯從殮房出來時,知道你真的離我而去,只好含著眼淚,整理你的東西,安排你的後事。幸好阿姨、舅父和一些朋友都放下他們的工作,陪伴我和分擔這些不願做、卻必定要做的事情。」
在陰霾滿佈的日子,湘湘女兒學校的校長、副校長以寬容的態度聆聽她的埋怨和憤怒;陪著她流淚禱告,漸漸融化她的痛苦。之後,她和丈夫接觸天主教信仰,認識的人和事多了,心胸視野也隨之擴闊。「明白到很多事情的發生,不是一下子便可以找到答案,是要時間和用開放的心去尋找;就好像女兒為甚麼要尋死,到多年後仍找不到答案。」雖然未能找到答案,但因為視野轉闊了,她開始反思過往跟女兒溝通的方式。
父母不單製造了生命 而是塑造生命
「我生長在五十年代的家庭,看著父母營營役役地為口奔馳,他們的口頭禪是──最緊要讀好書,以後搵份好工,唔駛挨得咁辛苦。久而久之,努力讀書,勤力工作,為將來生活好好的準備,便成為我的目標。所以生了你後,放完產假,把你交給別人湊,便重投自己的工作崗位。更以為你只是BB仔,甚麼也不懂,待讀書上學時,才湊你也不遲。當時我實在不明白當母親這個職份的重要,我應該不單只是製造了生命,而是塑造著一個生命。
「從前,會以為給你吃得飽、穿得暖;你只要讀書補習,爭取好成績,這樣便有機會上最好的中學、大學,搵份好工,生活便不差了。我每天的生活語言是『你做完功課未?』、『溫完書未?』、『練完琴未?』。雖然心裏很欣賞你讀書的專注、練琴的努力和乖巧懂事,但就不懂得說一句,『你做得好好,女女!』、『我愛你,女女!』,我更不懂得去攬攬你、抱抱你,或是錫錫你的臉珠。
「我不懂得這樣做去表達對你的愛,因為我懂性以來,就從不曾給媽媽抱過、攬過、錫過和讚賞過。請不要怪婆婆,因她是孤兒,她也沒有這份愛的經驗。假如今天再有機會做一次,我一定每天都會攬攬你、錫錫你;放慢自己腳步,與你坐在一起,笑笑談談身邊事。我也會告訴你,就算你不乖,不聽話,做錯了事或讀書不成,爸爸媽媽也會愛你和接納你。」
轉化哀傷 改變命運
湘湘把失去女兒的經驗與人分享,鼓勵其他父母跟子女表達愛和正面溝通,多年來幫助了很多人。女兒離世後三年,她懷了另一個女兒,今天已經二十歲,正在讀大學;我好奇她女兒的讀書情況,她笑笑口說:「女兒告訴我不要太緊張成績,只要低飛掠過(GPA足夠畢業)便可以了。最緊要生活得開心!」看著她幸福的臉龐,我邀她總結一下這哀傷經歷的得著。
「我會問自己用甚麼態度去看待生命呢?我用甚麼的人生觀、價值觀去影響和教導一個小生命呢?孩子的生命是用來圓滿我的不足和希望,還是我應該是一個同行者、一位導航員和她的避風港呢?⋯⋯女兒的死,成為我們家庭化了妝的祝福,因為我們醒覺自己的不足和無知,所以有勇氣、有能力再當父母。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
相信您我都收到湘湘的祝福,祝願大家寬容地、有智慧地建立溫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