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話重至、好事成雙,佛陀頂骨舍利光臨香江的第二天──2012年4月26日,在安奉於紅磡香港體育館的舍利寶塔前,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隆重開幕!
世界佛教論壇緣起
「世界佛教論壇」緣於2004年,第七屆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者有感當今世界物質文明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精神危機、道德失落、生態失衡以及恐怖主義等多種威脅,世界不寧、人心不安。佛教徒要積極負起淨化人心、化導社會的重任。於是,中國兩岸三地的八位高僧共發大願,向世界佛教四眾弟子和一切關心、護持佛教的善知識倡議,在中國設立「世界佛教論壇」,凝聚全球佛教徒同一信仰的力量,建立永恆法誼,共為佛陀降世度生的悲心宏願,永續發揮救世濟眾的偉大精神。
此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地佛教界領袖的贊同和響應,中國政府也明確表示積極支持佛教界舉辦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2005年4月,兩岸四地佛教界在海南三亞舉行的「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達成了《三亞共識》,主要宗旨是:「以佛教緣起、智慧、和平的根本理念,為世界佛教搭建一個平等、多元、開放的高層次對話平台,定期舉行會議和有關交流、合作等法務活動。」
過去兩屆論壇回顧
經過各方努力,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於2006年4月13至16日在浙江杭州與舟山召開。來自全球世界37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位代表,圍繞論壇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演講、討論。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於2009年3月28日至4月1日分別在江蘇無錫及臺北舉行,論壇由中國佛教協會、國際佛光會、香港佛教聯合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共同舉辦,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高僧大德、中外政要、學術界與文化界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及媒體記者近兩千人共聚一堂,圍繞「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的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合」精髓。
該次論壇承接首屆論壇「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諧、世界和平,「和」既是佛教教義的內涵,亦是平息全球各種紛爭的一種最值得提倡的好方法。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是我國首次以民間形式跨兩岸共同舉辦的大型國際性宗教多邊論壇。
第三屆論壇在港開幕
4月26日早上8時30分,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禮展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前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特首曾蔭權先生、覺光長老、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先生、中聯辦主任彭清華先生及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作安先生擔任主禮嘉賓;台灣中台禪寺住持惟覺長老、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泰國世界佛教友誼會主席潘.瓦那密提、韓國佛教佛教宗團協議會會長慈乘法師、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會長持田日勇、斯里蘭卡錫蘭佛教會主席賈噶特等均出席上座。
眾嘉賓入場後,全場一起向佛頂骨舍利行三問訊禮,並念誦《心經》、《迴向偈》,場面莊嚴,氣氛肅穆。
接著,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朱維群宣讀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賀信說,佛教強調眾生平等、尊重包容,主張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倡導慈悲,對於淨化人心、增進人類福祉起了重要作用。而世界佛教論壇是弘揚佛教文化、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平臺,希望各大德交流弘法利生經驗,挖掘優秀文化資源,闡發佛教義理精髓,探討人類共同面臨問題的化解之道。
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則宣讀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賀信。信中讚揚佛陀「改變世界,需改人心」之教義,並指現今世界充滿戰禍、歧視、紛爭等怖畏,甚至自然災害也是由人類的錯誤所導致的,我們應放下成見、開闊胸襟,勤思變革,謀求可持續發展,佛教對此必能貢獻甚多。
其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致詞,謂佛教能清淨人心,各階層的佛教徒對社會也殊有貢獻,是次論壇更能發楊正面信息,促進社會和諧。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表示,「社會和諧,人人有責」,更是佛教徒應有的使命。當今世界,人類面對不少困難。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目的,就是希望運用佛法,化解矛盾,克服困難。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說道,21世紀科技發達,但人們內心執著、煩惱卻隨之增加,故有關方面合力舉辦此論壇,從第一屆開始即以和諧社會為探討核心。和諧社會,有賴大眾同心、自利利他,方能成就;祈願大家心懷慈悲喜捨,溝通交流,共建人間淨土。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指出,佛教與中國文化早已融合,是次論壇正是展示佛理的平台。「和諧」是佛法,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從過去兩屆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和諧世界‧眾緣和合」,到今屆的「和諧世界‧同願同行」,都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價值與精神資糧。
經過嘉賓們發人深省的發言,以及攜手啟動顯示大會主題的水晶球後,著名歌手王菲特別為大會獻唱《心經》;關淑怡、張明敏等14位藝人,則合唱了大會主題曲《同願同行》。二曲悠揚悅耳,歌詞饒富佛理,令在場人士法樂充滿、歡喜踴躍。
開幕儀式至此圓滿,來自全球五大洲逾50個國家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隨即展開為期3天的世界佛教論壇,圍繞著今屆「和諧世界.同願同行」的主題,發表過百篇論文;並就七個分論題,諸如佛教弘法的現代化、佛教教育的發展、慈善理念的踐行、佛教文化的弘揚等,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