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傳來同學質疑的聲音,都不知你怎樣買東西的,三條玉米其中兩條都爛得被削掉頭了你還買。筆者即刻回復同學,我冤枉啊!那唯一一條好的,還是我緊握在手不放才有的,其他兩條是店家乘不注意,以爛充好硬塞給我買的。經常碰到乘機跟你展現同鄉情誼,實則暗地裏,你已是她輸出劣等商品的渠道。有時眼見外貌已知內裏不新鮮了,店家還不斷的誇獎推銷,無法忍心拒絕,結果買回來確實爛了一半以上,幾次經驗之後,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都不敢踏入這間會帶人入坑的菜市場了。
山上屋內油漆剝落,打算買一罐油漆自己來個三五下。等了好久,店家終於拿來了吻合的顏色,結果同學一看就私底下說,應該要更換,因為漆罐本身已凹陷,擔心品質有問題。店家回答沒事的,運輸途中難免有些許的碰撞,不影響品質的。推拒不了,遂跟店家明言,我們是住大嶼山的,待回到山上發現質地有問題,還要舟車勞頓人力再搬下山,實在沒必要。在店家一再保證下,就只能付款離開。跟同學討論時得到一個結論,擺明店家想把殘次品銷出,而我們的身分是最好吸收的哪一類。若再多加琢磨,就會落入你在斤斤計較,雞蛋裏骨頭,你們不是勸人要放下嗎?怎麼自己那麼執著。諸多頂帽子一時間扣下來,有時真的很無言。
佛陀曾在經中說到,在家人為了生存而求財是無可厚非的,但要避免犯下六種錯誤的行為,如經中言:「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二曰、非時行求⋯⋯;三曰、飲酒放逸求⋯⋯;四曰、親近惡知識求⋯⋯;五曰、常喜伎樂求⋯⋯;六曰、懶惰求。」[1]既然犯下不正當的行為,理所當然的必感招不善的果報:
「戲求」——以博弈的心態求財。輸了於己生怨恨、覺得恥辱,夜晚也無法安眠。怨家得知而喜悅,卻令宗親增憂愁,終究在大眾中失去信服力。
「非時行」——指的是在不適當的時間求財。因為時間不對,而將失去保護自己性命、財富的能力,就連妻子也難以幸免。處事常不被他人信任,不但自己生起苦惱,也常受他人的毀謗。
「飲酒放逸」——喜飲酒而不精進,將致使失去更多的財富、引發多種疾病也增加與人之間的鬥諍。習慣隱藏自己的過失,無法成就任何事情,而因智慧減短導致疑惑心增長。
「親近惡知識」——與惡知識為伴,就像與盜賊、愛欺誑、狂醉及放姿者共事,樂愛嬉戲,視惡知識為親友乃至同伴。
「喜伎樂」——著迷於技藝耍樂者求財,將導致喜愛聽歌觀舞,樂於到熱鬧的歌舞聲樂場所,常愛聚會玩樂。
「懶惰」——因為懈惰的性情,常為自己找尋各種偷懶的理由,認為太早、或太晚及太過於寒冷或炎熱,甚至自覺吃太撐也不應該做事。
以上六種錯誤的謀利行為,最終將導致惡果報,影響深遠。感受到現代人好像豁出去了,不管不顧的只有眼前利益,不理將來後果。筆者有時在想,處在這個資訊網路發達的時代,很多地方已經以網上下單,替代現場實體的採購。若將因果關係暫放一邊,現今他們這批以身體勞作,久站又或曝露在寒冬熱夏的大自然底下,著實辛苦。既然物件並不是損壞嚴重,那就得過且過,讓彼此好過吧!
[1] 《中阿含經》卷33〈大品 1〉(135經)(大正1,639b18-640a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