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菩薩戒之功德(下)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

《優婆塞戒經》卷一〈集會品〉說,發心度生,有十種原因:「一、不樂外典顛倒說故,發菩提心。二、或有眾生住寂靜處,內善因緣,發菩提心。三、或有眾生觀生死過,發菩提心。四、或有眾生見惡聞惡,發菩提心。五、或有眾生深知自身貪欲、瞋恚、愚癡、慳嫉,為呵責故,發菩提心。六、或有眾生見諸外道、五通神仙,發菩提心。七、或有眾生欲知世間有邊、無邊故,發菩提心。八、或有眾生見聞如來不思議,故發菩提心。九、或有眾生,生憐愍故,發菩提心。十、或有眾生愛眾生故,發菩提心。」

《華嚴經》卷四十〈普賢行願品〉:「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是故眾生於菩薩有大恩德,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大寶積經》卷一一二又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淤泥中乃生蓮花」是說要與社會和光同塵,始能廣化眾生。

諸佛皆由菩提法得道,此法是佛父母,世間無上大寶。《大方等陀羅尼經》卷二說:「若能修行受持讀誦,當知是人全用寶者;若復有人但能讀誦,當知是人得中分寶;若以種種塗香、末香、花繒、幡蓋而供養者,當知是人得下分寶。」由此可知,若能發菩提心,所得功德,超越獨善其身,百千萬倍。

隋代智者大師《摩訶止觀》卷一引《寶梁經》說:「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無唾處,況受人供養?六十比丘悲泣白佛:我等乍死,不能受人供養。佛言:汝起慚愧心,善哉善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養?佛言:若在比丘數,修僧業,得僧利者,是人能受供養:四果四向是僧數,三十七品是僧業,四果是僧利。比丘重白佛:若發大乘心者復云何?佛言:若發大乘心,求一切智。不墮數、不修業、不得利,能受供養。比丘驚問:云何是人能受供養?佛言:是人受衣用敷大地,受摶食若須彌山,亦能畢報施主之恩。」當知小乘之極果,不及大乘之初心,所以發菩提心有此殊勝功德。

《雜譬喻經》卷一記載︰昔有一小沙彌,隨師出門,為師揹包袱在後行。忽然發心欲度眾生,師說︰「將包袱給我揹,在我前行。」後生退心,師說︰「將包袱給你揹,在我後行。」沙彌發心退心,如是多次,師父前行後行,如是亦經多次。到達目的地時,沙彌問師何故如此,師說︰「你要發心,度化眾生,即是菩薩,應在前行。我是羅漢,應在後行。以後你又復退心,即是凡夫,我是羅漢,應在前行。」由此可知,一發大心,便是菩薩,勝過小乘。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卷二說:「如人有父得緣覺道,子斷父命,名殺中重。奪三寶物,名盜中重。若復有人,其母出家,得羅漢道,共為不淨,是婬中重。以不實謗毀如來,是妄語中重。若兩舌語壞賢聖僧,是兩舌中重。若罵聖人,是惡口中重。言說壞亂求法之人,是綺語中重。若五逆初業,是瞋恚中重。若欲劫奪持淨戒人物,是貪中重。邪見中重,謂之邊見。……若有一人具是十惡。……若解知如來說因緣法。……一切諸法本性常淨,解知信入。迦葉,我不說彼趣向惡道,無惡道果。」若人發心度生,了知緣起性空,雖造五逆十惡,亦不墮三惡道。可見發菩提心所得功德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卷四說:「若初發心時,誓願當作佛。已過諸世間,應受世供養。」其卷十三又說:「知出家受戒,雖復破戒,以戒因緣故得阿羅漢道;若但作惡,無戒因緣,不得道也。……持戒之人,命欲終時,其心安樂,無疑無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長壽。」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二〈大眾受學品〉也說:「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

《五戒相經》謂:「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塗故。」明代蕅益大師箋要補充說︰「受而犯者,亦當成佛。惟不受戒,則永無成佛因緣。犯而悔者,不墮三塗。」

《左傳.宣公二年》載:「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古德說︰「天下最大的罪惡,抵不過一個『悔』字。未受戒人,雖然沒有犯戒,所作錯事,不能改過自新,故無成佛因緣。」

《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者、諸有所求,輙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南北朝後魏慧思禪師《受菩薩戒儀》曾道受菩薩戒者,有八種殊勝功德:「一、極道勝。……發心越六趣、二乘,徑趣無上菩提故。二、發心勝。一念發大悲智之心,超過二乘境界。……三、福田勝。假使供養滿閻浮提內阿羅漢,不如一大鵬鳥,此鳥先來,受菩薩戒故。四、功德勝。受菩薩戒,喻如日光,無所不照;受聲聞戒,猶如螢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輕微勝。受菩薩戒之後,設使破戒,猶勝外道不受戒者。……戒威力故,設墮惡道,受罪輕微。……六、處胎勝。菩薩處胎時,常為天龍八部諸善神王之所守護故。七、神通勝。能變大地為黃金七寶。……八、果報勝。生蓮華藏海,證法性身,一得真常,永無退轉故。」

受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奉勸諸位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教者,皆應求受菩薩大乘戒,既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