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苦欣淨,一心念佛,見土得生,見佛得忍,乃至現前授記

圖:網上圖片

兩種生死:菩薩雖了「分段生死」,但未斷「變易生死」

《觀經》的韋提希皇后,因不願來生在惡世,見惡人,聞惡聲,故向佛陀請求往生無憂惱處,教以「思惟、正受」等定善觀行,藉「厭苦緣」而欲得見淨土,佛陀光臺現國,又藉「欣淨緣」而欲得生極樂。「見淨土而生極樂」可說是一切罪惡娑婆凡夫的人生目標。

人生在世,惡多善少,很多人害怕來生墮地獄等三惡道,所以,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中,第一願就告訴他方世界的凡夫:極樂國土無三惡道,國中天人永不受六道輪迴之苦。因此,一旦往生,即永離三界六道,不再流轉生死,凡夫皆渴求「見土得生」,達成離苦得樂的願望。

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中,經常提及國中菩薩,究竟極樂國土有什麼吸引他方世界的菩薩來往生呢?原來佛教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前者是四大五蘊假合之身的生死;後者指心念,念念生滅相續的生死。菩薩雖了分段生死,但未斷變易生死。

「分段生死」是一期又一期的生死,亦即生老病死,循環不息、輪迴六道的生死。依「十二因緣」法,凡夫因一念無明,執身為我,而流轉生死。若人欲了分段生死,必須斷見、思二惑,或除正、習二障,或破我執等等,歷劫修持,方能成就,證得阿羅漢果,是不容易。

「見土得生」是凡夫所求,「見佛得忍」是菩薩所願

至於「變易生死」,發菩提心的菩薩聖眾必須行菩薩道,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修到「一念不生」境界,證「無生法忍」,住「阿鞞跋致」菩薩階位,才是真正「了生脫死」。所謂「一念不生」,不單是無「自他」的「我執」,而且無「生滅」的「法執」。

《無量壽經》卷下第一句,釋尊已急不及待告訴我們第十一願成就文,云:「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正定之聚,就是必至滅度,必得成佛,究竟解脫,沒有任何閃失、差池,安全地回歸到諸佛之家。

如《阿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因此,為了入阿鞞跋致位,他方世界菩薩必然樂意求生極樂國土,證無生法忍,斷變易生死。此外,經文中提到「眾生生者」,他方世界的凡夫得生極樂,也是阿鞞跋致嗎?

當然是!詳見阿彌陀佛第十一願 –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天人之輩,住正定聚,即是必定成佛,相當於入阿鞞跋致位。可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是無為涅槃、第一義諦的妙境界相,故此眾生生者皆是平等一相。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面見彌陀,現前授記,速成佛道

至於「一生補處」又是什麼呢?「一生補處」是指菩薩處於候補佛的階位,只要經過此一生,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是菩薩的最高階位,即第五十一位的等覺菩薩,級數如同彌勒菩薩,故此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也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發願偈如下:

《觀佛三昧經》中,文殊菩薩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文殊菩薩願望是往生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現前為他授記,速成佛道,這是文殊菩薩的最大、最高的願望。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中,發十大願王,普皆迴向,為眾生求生淨土,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兩偈的內容相荐。此因阿彌陀佛成就了第二十二「一生補處」願,國中菩薩得以歷事供養諸佛,授記作佛。

普賢菩薩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階位的眾多法身菩薩,指歸行者往生極樂世界,如百川歸海,故印光大師說:「九界眾生捨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文殊、普賢菩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是以身作則示現給我等凡夫看。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曇鸞大師言:「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説明此土 (娑婆世界) 眾生有三輩九品之分;如今在彼土 (極樂世界) 眾生則無任何輩品之別!其實,《無量壽經》明言:極樂「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佛教常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淨土法門而言,「釋迦如來興出世,唯說彌陀大願海」,得知釋尊的出世本懷是暢說彌陀「念佛往生」的大願,而「一音」可說是「一佛乘的法音」,亦即天親菩薩所指的「一清淨句」,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本願,釋迦勸願,諸佛證誠的法音。如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指出:稱名是「無礙光如來光明智相,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不管眾生是凡是聖,是愚是智,是善是惡,只要一心歸命,如實稱念其名,隨其根性,各得法益。

所以,眾生隨其所願,是「厭苦願生」,還是「欣淨願生」,願生即生;是「見土得生」,還是「見佛得忍」,乃至「面見彌陀,現前授記」,願得即得;一切皆是彌陀願力所成故。曇鸞大師又言:「愚哉! 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唯願一切念佛人,聞名欲生,「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憶念」,南無阿彌陀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