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念珠這樣美!修行者握著念珠,接受其引領,就可以隨著每次念經、 每次修行,在漫長路途中逐漸走向覺醒⋯⋯

念珠在佛教藝術世界中,也可以是極為精緻的手工藝品(圖:網上圖片)。
念珠在佛教藝術世界中,也可以是極為精緻的手工藝品(圖:網上圖片)。

在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佛教修行和儀式中,念珠都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念珠通常被人視作工具,用來協助修行者在念經、念咒和重複誦讀佛號時作計算,但是念珠在佛教藝術世界中,也可以是極為精緻的手工藝品。念珠有眾多不同的形式,製造的材料包括木材、水晶、寶石等,大小和每串的數量也有多種變化,既美麗也極具力量。念珠是佛教義理的象徵,不單在儀式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同時經常出現在佛教神明和大師的畫像和雕像中。

追溯歷史,佛教徒最初使用念珠,很可能是受南亞其他原始宗教的修行習慣。念珠有大有小,小的通常用作戴在手腕上或持在手上;而在西藏和日本的佛教傳統中,僧人會戴上體積較大的念珠頸鏈。對出家人和在家眾來說,一串念珠的結構、所用念珠數目和物料都反映了佛法。穿上串珠的繩子在打結前,要先穿過一顆位於中央的大念珠和兩旁兩顆較小的念珠。這三顆珠令其他念珠固定在適當位置,也顯示了整個循環圓滿。三者亦代表了「佛教三寶」──佛、法和僧。穿越各顆念珠的繩子則象徵各佛陀及其教法的滲透力。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傳統的佛敎念珠有108顆珠,代表令我們盲目和受蒙蔽的108種煩惱,導致我們陷於輪迴之苦。這個數字也是觀世音菩薩可以普度信眾的方式的數目。也有另一個說法,指選擇這個數目是讓信眾念佛陀的名字一百次,多出的念珠是以防有人大意數算錯誤,又或有些念珠破爛散失。

較細小鏈子的念珠數目通常是三的倍數,例如是廿一、四十二或五十四。很多中國式的小型鏈子只有十八顆念珠,代表十八羅漢。有時在一些特別的儀式中,也會用上較長的鏈子,用作供奉特定的神祗。舉例來說,在京都以至日本某些地方,每年夏季當地兒童都會參加拜地藏王的儀式(在日本佛教傳統中,地藏王是兒童的守護神)。他們圍成一圈而坐,傳遞一串很長的念珠(日本人稱為數珠),期間僧侶會向地藏王誦唱經文。兒童接觸和傳遞過念珠,就代表獲得了地藏王的庇佑。

在京都以至日本某些地方,每年夏季當地兒童都會參加拜地藏王的儀式(在日本佛教傳統中,地藏王是兒童的守護神)(圖:網上圖片)。
在京都以至日本某些地方,每年夏季當地兒童都會參加拜地藏王的儀式(在日本佛教傳統中,地藏王是兒童的守護神)(圖:網上圖片)。

念珠其中一種主要的材料是木材,例如檀香木或菩提樹的寶貴木材(用這種木當然跟佛祖在菩提樹下得道有關)。也有人會用寶石或半寶石,包括珍珠、紅寶石、琥珀、瑪瑙、翡翠,甚或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在藏傳佛教習俗中,木或菩提樹種子做的念珠可用於念任何咒語,不過念某些特定的咒語時需要跟目標相關的特定念珠。念撫慰的咒語時,應用透明的念珠,例如貝殼或水晶做的,因為這些物料相信有助淨化心靈,以及除去疾病、惡報及精神困擾等業障。不過,念非常強力的咒語,用以馴化和收服外道,就需要有高深技巧和慈悲之心,也要用上有一百零八顆由杜英屬樹木(主要是金剛菩提樹)的金剛菩提子或人骨做的念珠。

念珠不時出現於以神明、僧侶或善信為題材的畫像中(圖:網上圖片)。
念珠不時出現於以神明、僧侶或善信為題材的畫像中(圖:網上圖片)。
念珠也是某些神祗的特色(圖:網上圖片)。
念珠也是某些神祗的特色(圖:網上圖片)。

念珠既是佛教儀式和修行的重要用具,也就不時出現於以神明、僧侶或善信為題材的畫像中,更添虔誠意味。譬如說,有一幅日本十世紀僧人良源的畫像,就描繪他身穿織花絲質袈娑,手持水晶念珠,坐在台上,正在念經之中。豪華的高台和昂貴的袈裟暗示了他在日本佛教天台宗中擁有崇高地位,但一串念珠仍足以反映他誠心向佛,勤於修行。

念珠也是某些神祗的特色。慈悲的阿彌陀佛在畫像中有時會手持一串念珠,但是最經常手持念珠的要算是觀世音菩薩。在很多畫作和雕像中,觀世音都手托蓮花和水瓶,同時手持有一百零八顆念珠的鏈子,代表她起誓協助信眾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和得到覺醒,以及她為完成這心願所作的一百零八個化身。她的其中一個化身如意輪觀音有六條手臂,寓意從六道輪迴拯救眾生,其中一手持著念珠,對應的是「畜生道」。

一如世界各地眾多宗教傳統祈禱用的珠子,念珠是佛教修行者所用的最精美工藝品之一,更是他們修行時其中一樣最親密的工具。不論是出家人或在家人,懷著慈愛和虔敬之心,手持念珠有助他們處理修行中最困難的環節──在誦讀經文、咒語和稱佛菩薩名號時,令心更專注和維持在這件事之上。修行者握著念珠,接受其引領,就可以隨著每次念經、每次修行,在漫長路途中逐漸走向覺醒。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