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的這幾天,超級冷鋒忽臨,天凝地閉,不少親友傳短訊或臉書帖子宣告抱恙,大家不時交換最新天氣消息,也不忘互相問候。香江寒冬,苦雨凄凄,平行時空的印度,卻依舊和風習習,正值一年中最宜人時節。真懷念冬天的印度,寒夜憶舊,這思憶且滲著歡快的法喜──因著朝聖問道,每次印度行都是智慧的增長,靈性的提升!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學
我去過印度五次,兩年前那次是首度踏足印度南方的西藏人特區,主要是為了參加聽課,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十八大論的課。這系列講課分為四年舉行,我參加的是第二次(第二年續講),而同一系列最後一次剛在上月圓滿舉行,雖未能再度廁身其間,尚幸有餘暇收看網上直播,共沾法喜[1]。
達賴喇嘛尊者是應(印度)色拉寺住持、尊貴的第七世林仁波切,以及甘丹寺夏孜扎倉的祈請,由2012年至2015年連續四年在歲晚乃至跨年,於印度南方的兩個流亡藏人地區拜拉庫比和孟各,傳授《廣論》及相關重要論典共十八部。講課地點先後有分佈兩區的甘丹寺(2012、2014)、哲蚌寺(2012)、色拉寺(2013-2014)和扎什倫布寺(2015),那是在印度重建的格魯派四大寺。
一年一度,每次講課為期七至十四天不等,每次聽課僧俗弟子都有三萬多人,以當地人口為主,外國專程來的約有四千人,當中來自蒙古、不丹的俗家信眾更像西藏人一樣,隆重其事地穿上色彩繽紛的民族服裝,非常奪目,而現場提供的即時傳譯遍及十幾種語言。大會在官方網頁提供了絕大部分相關論典的電子檔,包括中英文等十三種文字版本;更印製了精裝的藏文法本總共18,000套(每套五冊,即合共90,000冊),另又有6,600份英文小冊子,免費派發結緣。
目前三十歲的第七世林仁波切,前生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的具恩根本上師,今生的他則由尊者認證轉世身份,彼此法緣深厚。其實林仁波切早已祈請尊者在2002年──宗喀巴大師造《廣論》六百週年的時候,前來傳授《廣論》,醞釀十年終於在2012年成辦。本來預計三年(三次)完成,因尚未講完,便又增加了一次。
萬人參學 因緣殊勝
2015年的最終回在扎什倫布寺舉行,其中因緣也很殊勝。該寺原在西藏日喀則,是宗喀巴大師的小弟子根敦朱巴在1447年修建,也就是後來追認的第一世達賴喇嘛。而且,第四世以來歷代班禪喇嘛都駐錫扎什倫布寺,擔任該寺住持。流亡藏人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於印度拜拉庫比復建了新的扎什倫布寺,同樣安奉了歷代班禪喇嘛靈塔,還擺有第十、十一世班禪喇嘛的法照。我兩年前到當地參學時曾遊該寺,走馬看花,還記得大殿旁的泥巴地上有一興建中的建築物,那就是如今莊嚴的大經堂,它剛好趕及在去年底落成,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親自主持開幕禮,並啟用作為今兒傳授《廣論》典籍的場地。
每年場地安排大致相同,因大殿容納不下那麼多人,遂在戶外搭建臨時帳棚為會場,很有節慶氣氛。帳棚內以出家眾在前、俗家眾在後,並按照國家語言劃分位置;帳棚還坐不下的,便動用走廟、樓梯或庭院空地;全都席地而坐。參學者先在開始前一天進場,選一隅放下地蓆和坐墊,然後每天回到原處安坐,秩序井然。2015年略有新措施:大台設在大經堂的梯階上,帳棚中容許俗家人插坐於出家眾之間,也不按國籍劃分座區。嚴格的安檢要求人人進場時搜身,同時不容攜帶手機、相機等任何電子器材,只可帶小型的隨身收音機以收聽現場傳譯,所以我當年亦未能拍攝現場照片;2015年新措施下,倒容許攜帶退出了sim卡的iPad或電子書閱讀器,只為方便信徒捧讀電子檔,還可以錄音,但仍禁止拍照,這亦是與時並進的變通。
其實這系列《廣論》的講課主要是「口傳」,並不是逐字逐句的文義講解。口傳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傳法形式之一,有代代傳承佛陀教法以保持教法正統及法脈傳承之意,旨不在於即時理解,而是由已獲傳承的明師口中親耳聽聞此法;接法弟子除了藉此接下佛陀遺教外,也與該明師及其代表的歷代傳承祖師建立法緣聯繫,將會得到加持,學道將更為融匯貫通、修行將更易成就[2]。作為西藏最高精神領袖、格魯派最大法王的達賴喇嘛尊者,向弟子和信徒傳授格魯派創派祖師宗喀巴最重要的經典,以及歷代大師注疏《廣論》的重要論典,尤為殊勝難得。
學佛還須聞、思、修
現時已屆八十高齡的達賴喇嘛尊者不辭勞苦,有時甚至抱恙在身,在傳法期間接連每天上、下午,將論典一頁接一頁連綿飛快地誦讀一遍以作口傳。以2015年這次講課為例,經文便逾500頁,光是連續多天將它唸完都極為費勁。尊者不但能高速地背誦如流,更會不時按照內容而在段落之間跳換法本,交叉誦讀,又或在某處停歇而旁徵其他經典的文句或偈頌,時而扼要總結或點評數語,也會在某論點上分享自己的見解。這凸顯了藏傳佛教的學習方法:必須嫻熟主要經典,博聞強記、融匯貫通,就每一細處比較不同論師的見解,參照印證,使學習更為深入透切。有些人以為藏傳佛教偏重密法而忽略顯學,實在是很大的謬誤。
尊者每天在正式傳法之前都會先作開示,談談當代佛教的方向,例如反覆提醒修習慈悲之重要;也會對時局提出宏觀的看法,譬如呼籲推動世界和平,提倡環保素食,以及必須珍惜和保存西藏的傳統文化等。像我這樣在十八部大論的門檻前還沒踏進半腳的學生,便非常享受這個比較易生共鳴的環節。
事實上,《廣論》及相關論疏的內容浩瀚,涵蓋不同層次,廣被三根。修習菩提心、自利利他、布施、持戒⋯⋯等,人人皆易明白及實踐。內容高妙之處往往落在很多精闢細微的辯論上,例如:自性、無我、心續、空性等大題目,以及藉此修習止觀的方法和境界如何,如:九住心、三摩地、毗缽舍那等;聞者需要對阿毗達摩、因明、般若、中觀都有扎實基礎,並對禪修有一定功夫,才能有機會領受箇中三昧。
自問對十八大論還來不及通覽,於義理也只能粗淺把握,僅認識一點表義,未登堂奧,所謂參學,只能算是播下種子,期望借助長期串習予以澆灌增益。獲明師傳法當然珍惜和感恩,但須知「聞、思、修」,聞法之後要反覆思惟,老實用功,致力解行並重,才能真正在菩提道上前進。總之,尊者「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接法者眾,我雖不甚解,自有高人能領略,一定有許多當機菩薩在左右呢!
[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十八部大論的中英文名稱及電子版下載:
https://www.jangchuplamrim.org/jangchup-lamrim/text-translations/chinese/
在官方網頁有此系列講課的全部錄像及音檔,2015年錄像英文版:
https://www.jangchuplamrim.org/media/video/2015-video-audio/ ;
普通話版: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901 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vPCc50D44&index=16&list=UUpBNIfO5bBRlSUoqSYbooDw
[2] 關於藏傳佛教特有的口傳之方式和意義,可參:
http://www.b-i-a.net/d-t-m/story/story7_gb.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