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勿以善小而不為——《佛說諸德福田經》分享(四)

(圖:網上圖片)

上文,佛陀為了眾生增加福德,便教導了五種真正累積到福德的方法,及七種有效的布施。

釋帝天及眾生聽到後,都感到這些方法非常殊勝,並勸喻眾生一定要照著進行,以獲得更多福德,盡快了脫生死。

隨後,有數名比丘有感而發,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歷。但大家要留意,他們所指的,不只是今生今世的作為,而是透過前生的行為,去解釋現在的遭遇。這正是佛教提出「因果」的真理。也正是《三世因果經》中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的依據。

第一位分享的比丘,法名為聽聰。他聽聞這些佛法後,非常歡喜。於是,立即起身分享。他頂禮佛陀,長跪合掌,讚嘆佛法的偉大,然後說:

「我念宿命無數世時,生波羅奈國,為長者子。於大道邊,作小精舍,床、臥、漿、糧,供給眾僧;行路頓乏,亦得止息。」

聽聰比丘直指,他想到過去無數世之前,是一名生波羅奈國,即一中印度的古國之中,是長者之子。 照推論,他當時可能是富裕人家,家財萬貫。但他沒有吝嗇金錢,也沒有亂花,而是在大路邊,建造一座小精舍,提供床具、水、糧食,供給僧侶享用。行人累了,也能停留休息。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或者沒有人知的事,往往就推動了因果的齒輪,由無數世之前,一直延續到今世。他說:緣此功德,命終生天,為天帝釋,下生世間,為轉輪聖王,各三十六反,典領天、人,足下生毛,躡虛而遊,九十一劫,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顧臨眾生,蠲我愚濁,安以淨慧,生死栽枯,號曰真人,福報誠諦,其為然矣!」

由於那一世的功德,令他生到天道,成為帝釋天,後來又成為轉輪聖王,來回天上人間三十六次,後來更可率領天人,以神足通環遊虛空,經歷九十一劫,能安然地享用福報。現在更加有福氣遇到佛陀,在濁世中救度眾生,把真正的大智慧教導眾人,讓他們離生脫死,號稱真人,體會到福報是真實不虛。

聽聰比丘繼續說:他回憶過去種種,那些供養只是非常輕微的事,但能經歷無量福報,還能遇到佛陀。更何況是教陀親自教導的佛法呢!

另一位比丘,名為波拘盧。他頂禮佛陀後,說:「我念宿命,生拘夷那竭國,為長者子。時世無佛,眾僧教化,大會說法,我往聽經。聞法歡喜,持一藥果,名呵梨勒,奉上眾僧。」原來他在很多世以前,是俱夷那竭國的長子。那時佛陀並未出現,只是聽普通僧侶的教導,但他有求法之心,也會前往聽經。

有一次,他聞法之後,內心非常歡喜,便手持一些藥果,奉給眾生。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善行,便能生天道,而且經歷九十一劫,都沒有生病。

最重要的是今生能遇到佛陀,去除他的無明障,得到無比的福氣及法藥。波拘盧比丘指出:「慈悲之心,可以滋潤枯槁的心靈,以功德救濟有苦患的人,就是因為一藥果之善事,就能享福至今。」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即是不要小看一件小善事,它能夠推動因果的齒輪,可變成很大的福德。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