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調的過程。這個調的意思是指調整、調節、調伏。佛教裏有一些比喻,揭示了修行的過程就是這種不斷調整的過程。當然調的意思還包括訓練,就是不斷地重複。
佛教裏有時比喻說我們修行就像調象,可能在古代印度有很多野象,野象要為人所利用掌握,必須要有一些人來調服。這個調,就是調伏、訓練。專門做這個工作的人叫調象師,調象師的工作就是把野象調到聽話。也有比喻說修行的過程就像琴師調琴弦,弦繃太緊,彈的時候會繃斷,弦太鬆弛,彈的時候就不會出聲,所以應該是不鬆也不緊,適度,中道。
在禪宗的祖師語錄中,也有這樣的比喻:「如人習射,久久方中」——就像一個人學習射箭,久了自然就中那個靶心。從祖師語錄我們可以想像,即使是古代的大祖師,也是經過了長時間、多次的自我訓練、調整、調伏,最後才入道。入道就是射中靶心了。可能在射的過程中箭偏左了,偏右了,偏上了,偏下了,甚至射飛了或者接近靶心了,但是最後終有一箭直中靶的中心。
宋朝也有禪師用另外一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的修行,就是牧牛。牛是有野性的,牧牛,就是怎樣把牛的鼻頭掌握在手,讓它聽話,不要去吃別人地裏的莊稼,直到有一天人牛雙忘,渾然一體。總共有十個步驟,所以叫牧牛圖。這個圖是專門用來比喻我們修行中的調心。
之所以講這些,就是要大家懂得,整個修行過程既要鍥而不捨,又要不斷地調整。不斷地調整意味著甚麼呢?意味著你要經常反省自己,覺察自己現在的狀態。
關於修行禪定,古人講要調五事:第一要調飲食,第二要調睡眠,第三要調身,第四要調呼吸,第五要調心。
調睡眠,很顯然,打坐是需要精力的。睡眠不夠會昏沉、疲憊;睡眠太多,也會沒有精神,提不起陽氣來,所以剛坐禪的人睡眠要適度。隨著坐禪深入,你會發現對睡眠的需求量會減少。在禪七中諸位應該有體會,睡眠不是那麼多了,但你仍會感覺精神很足。睡眠實際上是一個中性的法,但有的時候它也是個煩惱,在五蓋中就有睡眠蓋,可以成為一個障礙禪定生起的緣。在禪坐中的昏沉其實就是一種睡眠。欲界眾生是有睡眠的,但不同的人對睡眠需求的量不同,如果我們排除神經和健康出問題這種情形,可以說睡眠越少的人生命境界越高。特別依賴睡眠的人,心智暗昧。坐禪相應了以後,真正有禪悅和法喜的時候,睡眠自然會減少,而且睡眠品質會提高。在那個時候,可能會感覺睡眠是一種負擔,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入睡的時候希望早早地醒過來。
飲食也是身體所必須。但如果對飲食、口味特別貪求,那也是障礙修行的。之前講到,在坐禪中的飲食,不要吃得太飽,會昏沉,當然也不要饑餓,可能會精力不夠。同時在坐禪中不要吃刺激性、辛辣的東西。我們漢地的出家人不吃蔥、蒜、韭菜,因為這幾樣東西是刺激性的,讓我們血熱,刺激人的情欲。在坐禪中,對這些有刺激性的東西要回避。對居士們來講,如果長時間禪修,吃素是最好的。因為素比較清淡,不渾濁。
最重要的,當然是調身、調息和調心。
調身,身體要放鬆。穿的服裝要寬鬆,不要太緊,太緊容易造成身體血液迴旋不暢,活動也不方便,盤腿有障礙。
坐禪通常是要跏趺坐,單跏趺就是單盤,也可以雙跏趺(雙盤),實在坐不了,散盤也可以。我們漢地的禪堂是一個特別專業的禪修的地方,對出家人來說,對於坐禪的姿勢,還是很重視採用單跏趺和雙跏趺的。不過很多現代人接受不了。我們2009年6月去德國,那裏的禪堂墊子形形色色,有統一的可以跏趺坐的墊子,還有非常高的墊子,像個小板凳一樣,坐到那裏,腿不用盤,甚至也有凳子,可以垂腿坐在上面。可能是因為你讓這些外國人來坐禪,如果上來就腿痛不已的話,他會畏難而退。
實際上跏趺坐的姿勢,和我們靜坐中身體能量的運行和心態是相關聯的,這個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等你深入了就會明白,其實這個姿勢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們知道最好的是雙盤(雙跏趺)的狀態,身體非常之穩,又叫降魔坐。在雙盤時,身體的能量特別積聚,能歸於身體的通道、經脈裏,比較容易專注。在雙跏趺和單跏趺的情況下,大家想一下,下面是個三角形,上面是頭,整個人體是一個甚麼形狀呢?是個金字塔。科學家做過實驗,金字塔的形狀聚集宇宙的能量最強。他們用種子做實驗,把一個種子放在金字塔形狀的東西裡,長得非常好。我們漢地古代建築的房頂其實也有點類似於金字塔,也有聚集能量這種意思。
靜坐中的人在跏趺坐的情況下,後面應該墊高。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們人身體的重心在軀幹上,前面的腿盤著,人容易後仰。為了避免往後仰,你本能地會勾腰,以身體前傾來避免身體往後仰,這樣你的軀幹就不能挺直。在後面墊高的情況下,人體的重心前移,差不多會移到腿中間的位置,坐得更穩,人體的軀幹會自然挺直,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我們脊柱的尾端在人體裡是一個重要部位,在後面墊高的情況下,脊柱的尾端很容易放鬆,不會死死地被壓住。這個部位放鬆有助於人體的熱能沿著脊柱向上。這個部位是人體全身陽氣的一個樞紐,如果你把這個部位壓得很緊、很死,那靜坐的時候就不容易做到清明專注。只有在這裏放鬆的情況下,脊柱自然挺直,氣血上下通暢,你大腦的狀態才可能是清明專注的,所以身體跏趺坐有很深的道理在。
手呢,就要在前面的腹部結定印,兩個拇指相扣,和鼻端相對。舌頭輕抵上顎。眼睛是閉七分、開三分。通常我很提倡剛坐禪的人要學會睜開眼睛靜坐。睜開眼睛靜坐第一個好處,就是不容易昏沉。我們額頭這個地方,有一個視神經交叉的地方,當我們閉上眼睛的時候,這個地方會形成一個視覺螢幕,這個螢幕會放很多電影,我們心裏的很多雜念和原來你取著的那些景象就會放出來。當你睜開眼睛注目於鼻端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容易避免。養成睜開眼睛靜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你在靜坐中得到了定力,由於靜坐的時候是睜開眼睛的,你就比較容易把這種體會帶到日常生活中。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可能是閉上眼睛過日子的,而你靜坐中是睜開眼睛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提起那種靜坐中的境界和感受。
很多人,特別是女居士,閉上眼睛打坐的時候,前面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其實都是心裏的妄想投射在前面。對於這種問題比較嚴重的人,睜開眼睛就沒問題了。還有的人閉上眼睛打坐很容易昏沉,那麼只要你睜開眼睛,昏沉就會少。昏沉的時候要觀,首先你要把眼睛睜開來看。但是如果你們要試一試的話,可能會有一個問題,睜開眼睛打坐的時候會感覺眼睛很累,老要眨,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睜開眼睛可以一直不眨的,當你垂目於鼻端的時候,並不是死死地盯著某一個點,你們可以試一下,這樣其實可以長時間不眨。或者這樣說吧,在打坐中,眨和不眨對你來說不是問題,你根本不在意,已經忘記這個問題了。所以大家可以訓練一下,就是微睜眼睛隨目凝視這種狀態。
上面是講調身。
在靜坐中身體會有很多變化。有的人問,我靜坐中腳心為甚麼會冒寒氣?通常長時間靜坐,我們身體會有很多問題暴露出來,原來生過的病,身體以前積累的疲勞,情緒波動造成心胸部位的堵塞,受的風寒等,當你一靜下來,這些東西會在調整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有的同修寫條子說坐在那裏一直哆嗦,這個也是很自然的,可能是你以前受寒了,或者你的神經系統平時有些緊張,你放鬆的時候它就哆嗦了唄!有的人說某個部位一直發熱,或者有的部位一直發麻、發冷,這些都是在靜坐中身體調整的表現。
我的建議是一概不管它。如果身體有動的狀態,只要沒有動到影響別人就隨它去,但是你不要放縱它動,有的人誇張,本來是小小的動,結果他一誇張,變成大動,有的人還以為神上到他身上來了,那就完了,那你就出偏了。很簡單的問題,沒有那麼神秘,有時候就是你身體氣血的調整,所以要稍微地做一個觀照和控制。注意!靜坐有一個精神,就是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任何時候都不要失控。只要失控,一定是你有問題。現在我們講的是身體,有的人非常誇張地讓身體動,還有人做一些姿勢,這些都是偏差、不正確的現象,所以禪修中的一切動態一定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