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聖之間──《三時繫念佛事》 (六)

(續上期)

第一時佛事的內容明白提出,念佛不只是繫念在自身之外的阿彌陀佛,而是反觀自性,希望眾生可以彰顯本來清淨的自性。故儀文中提出:

「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乃知現前眾等,以自性阿彌陀,與大眾舌根,普同運轉,根本法輪。」

這裡的「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正正就是中峰明本在《三時繫念佛事》之中,要表達出來的「心、佛、眾生」本無差別、「自性即佛性,自心即佛心」之佛性論。當中的「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更進一步說明:眾生期盼往生的極樂淨土,其實不是在「十萬億佛土」之外,而是如《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所說的一樣──如果眾生的心意清淨,「便自見諸佛佛國清淨」,並不需要向外去追求一個淨土,應如經中所說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在第一時佛事將完結前,中峰明本在法師開示的內容之中,再提醒道:「人人分上,本有彌陀,箇箇心中,總為淨土。」目的旨在要眾生明白,除自心之外更無別的淨土,請眾生不假外求,而是要反觀自性。

再者,在第二時的佛事儀文之中,中峰明本更進一步指出﹕

「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迥異。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永嘉云: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

中峰明本這裡巧妙地將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淨土,與我們這個世界縮至零距離,並指出不論是阿彌陀佛,或是西方極樂淨土,都是「總不出唯心淨土」。這「總不出」三個字不但有力地將「過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收於一切眾生的自心之內,更進一步地說明癡迷的眾生,才會在自身之外去找尋淨土;覺悟的眾生卻會明白,一切唯心,而令儀式的參與者彷彿在儀式期間,也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的佛性與阿彌陀佛的佛性相應,又感受到極樂國土正在面前。正如明末的淨土宗大師蓮池大師(雲棲袾宏)評論說:

「有謂唯心淨土,無復十萬億剎外,更有極樂淨土。此唯心之說,原出經語,真實非謬。但引而據之者,錯會其旨。夫即心即境,終無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無境外之心。即境全是心,何須定執心而斥境?」

這是說,在淨土信仰之內,唯心淨土的提倡,並不是否定西方極樂淨土的存在。而是要說明心與境是相即的關係,不能互相排斥,以執著心而排斥境,以唯心而否定西方淨土,並不是真正了達心。這才是得生淨土之正確方法。

總的來說,在整個「三時繫念」儀式之中,只有亡靈才可以接觸到遙遠的他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唯心淨土」,卻是一個在生的人,在人間修行之中有機會可以接觸到的「終極」。難怪在教內,「三時繫念」被共推為「冥陽兩利」的佛事。

(全文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